
金價走低,大山腳巫裔經營的金店門庭若市,走訪才知,友族買金,不為開齋節,而是為投資、保值和穿戴。
除了定期買金常客,有的人是第一次買,有的人是朋友買他也買,這波熱潮背後,還需考慮一個買金動力來源:店員透露,政府允許僱員公積金會員提取第一戶頭的存款,也是刺激人們買金的因素。
以上情況,說明有許多人願意把錢拿出來投資。最大的影響當然是疫情,它徹底改變安居樂業的生活,打擊資金來源,人們失業、收入驟減,不得重新思考,存著的錢,是不是有辦法讓它替自己工作、賺錢?
疫情初期,行動管製令使得長時間居家的人接觸投資,加上低利率環境、自動延緩貸款催化,使得投資市場出現交易熱絡現象,散戶大量湧現。一個明顯的情況:疫情前,年輕人坐在麻麻檔圍在一起打手遊,疫情後你我他身邊都可以聽見人們在談股論價,慶幸這段期間金錢遊戲集團沒有死灰複燃。
那麽,有人又會說了:瞧,大家並非沒錢!市場確實慘淡,但不代表人們在坐吃山空,總得居安思危,開始認真看待投資理財這回事。
根據觀察,股市上一些“老鳥”抱持著走得更遙遠的心態和初衷,即成為所投資公司的一名小小股東,認定這家好公司,注資幫助它成長,也帶動自己的資金,為之增值。
與老鳥穩穩投資法不同的是,疫情下出現許多新進場者,初嚐股價飛漲賺錢的滋味,在股市上的作風更大膽,甚至呼朋喚友加入許多人在面子書、微信、Telegram開的群,他們招兵授課,甚至給所謂“貼士”。
投資需對自己行為的負責,虧或賺都在己,因此不論你是自己投資或介紹別人投資,請切記任何人的錢都是血汗錢,要投資,就要自己做功課,認識公司,明白金融操作,這才是最重要的成長,而非人雲亦雲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