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市場情報

瑋良團隊

文 文 文

疫情時期 業績增長 張瑋良:打穩根基 及時轉型

瑋良團隊的核心成員,對自我的要求就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和進步。
瑋良團隊的核心成員,對自我的要求就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和進步。

一場疫情下來,適者生存是最現實的寫照,沒有倒下的,都非僥幸。

過去一年疫情期間,財務管理專家張瑋良接觸到不少被疫情擊垮的個案,發現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發現世界已經改變,缺乏居安思危思維,沒有與時並進。

張瑋良是財務管理專家,同時是蟻塔國際商學院聯合創辦人兼CEO,也是馬來西亞保險谘詢集團Team Unity Advisory的創始人。

瑋良是財務管理專家,同時是蟻塔國際商學院聯合創辦人兼CEO,也是馬來西亞保險谘詢集團Team Unity Advisory的創始人。
瑋良是財務管理專家,同時是蟻塔國際商學院聯合創辦人兼CEO,也是馬來西亞保險谘詢集團Team Unity Advisory的創始人。

疫情時期,張瑋良的團隊在逆勢中,業績增長了80%,是如何做到的?

“實際上,我們在這段期間,並不是采取了一些特別措施,而是長久以來打穩了根基,一旦有風吹草動,還可以站得住。”


他分享,其團隊很早已轉去線上,所以即使早前疫情嚴峻時期,大家都無法出門,其團隊仍能在線上經營業務。

“線上分享所能接觸到的人群更廣更多,隻要我們在線上講解分享更多的健康財務保障資訊給原有的客戶,同時也助吸引潛在客戶對我們團隊的信任。”

張瑋良所說的根基和功課,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和進步。

“我和團隊每天都閱讀,然後在會議上即席分享,這有助提升溝通和演說技巧。每天練習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而且是大夥兒一起努力,這也是我們團隊的其一文化,大家就會很enjoy去做。”

瑋良接受商業雜誌訪問,分享財務管理和市場趨勢。
瑋良接受商業雜誌訪問,分享財務管理和市場趨勢。
瑋良的團隊在疫情逆勢中,業績增長了80%,歸功於穩固根基。
瑋良的團隊在疫情逆勢中,業績增長了80%,歸功於穩固根基。

積極應戰 逆勢成長
張瑋良披露,疫情來到時,大多數的人抱著一種心態,預計疫情很快會過去的,把這段期間當作休息,結果變成坐以待斃,當一個浪頭蓋過來,很快就被卷下去。

他說,而能在疫情下站穩陣腳屹立不倒的商家或企業團體,甚至逆勢成長的,是有能力快速反應和轉型者。

“我發現很多個人成功的例案,縱使面對疫情衝擊,但沒抱怨而繼續積極面對挑戰,自我增值如報名參加付費線上課程,沉穩重新策劃自己未來方針。”

張瑋良說,願意付費上課的人士,一般都是渴求學習者,都是有誌之士,有理想、有抱負,當大家一起上課,自然互相起到正面影響。

再者,擴展人脈後,隨之而至的是更多的商機。

同樣的,行動管製那段期間,當全世界一起待在家之際,也無形中催生了很多機會,尤其是商機。

“比如一些本來因為久未聯係而疏遠的朋友,在疫情時候突然又重新聯係起來,無形中也促合了資源整合。”

瑋良的專業包含多個範疇,包括財務管理和商學知識,他從來不吝於分享,也在教課時傾囊相授。
瑋良的專業包含多個範疇,包括財務管理和商學知識,他從來不吝於分享,也在教課時傾囊相授。

你是“富學曆 窮收入”一族嗎?
危機就是契機,疫情下的機會不會少,投資的選擇更多。

張瑋良說,如果平時理財有道,隻要有小本錢,在這次疫情中,也能輕易獲利。

他指出,這段期間,投資選擇其實很多,趁低吸納的機會也不少,隻要有一點“子彈”,小本也可以投資,要賺個20%至30%並不難,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把錢都用在物質享受,尤其是買最新手機。

他發現,時下年輕人有個現象,很多是富學曆,窮收入。

他分析,“富學曆,窮收入”的年輕人通常有4個特征:一,學曆不錯,但畢業後就停止學習,投入職場後也沒有再自我增值。這些年輕人可以是公司裏頭稱職的“螺絲”,協助公司運轉,但一離開這個崗位就不能生存了。

二,賺到錢就去買負債,而不是買資產,最常見的是供智能手機,供期兩三年。疫情下,投資選擇很多,本來可以做點小投資,但錢拿去買手機就沒了。

三,很快進入舒適圈。當自覺收入還可以,夠吃夠用,就開始進入舒適圈,也沒有規劃未來5年、10年的計劃,去到一個階段就滿足。

四,因為職場人緣不好,缺乏晉升和其他機會。時下很多年輕人都習慣用手機、電腦溝通,可能“做事”還不錯,“做人”就還需要再努力,不太懂待人處事,人緣不會好,機會自然少。

張瑋良說,大部分“富學曆,窮收入”的年輕人,在行業內都找不到樂趣和熱誠,是為了一份薪水而做,事業不會有火花,就會停滯,所以他一直提醒身邊的的年輕人和學生,別犯這些毛病。

瑋良分享“時間管理小撇步”,塗滿顏色的記事簿自有乾坤。
瑋良分享“時間管理小撇步”,塗滿顏色的記事簿自有乾坤。

■理財四部曲 達到財務自由
談到理財,張瑋良分享了“理財四部曲”,能做到以下4點,才能真正達到財務自由。

1.保障:買保險是基本的保障,但更大格局的保障,是保障自己的賺錢能力,和保障自己和最愛的人的健康,因為一旦至親身體有事,嚴重起來是需要變賣所有的資產。

2.財務累積(存錢):儲蓄的良好習慣,能幫助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需要。同時,儲蓄也能確保在投資方面的“持有力量(holding power)”。若是沒有積蓄,一旦生活受困需要資金,所持有的所有潛在賺取暴利的資產,都不得不賤價放賣。

3.投資:因應個人能力進行投資,鼓勵長線投資,但切記不要抱著賺快錢或賺大錢的心態,否則很容易成為受害者。

4.規劃傳承(遺囑):很多人忽略了立遺囑的重要性,這是保障自己不在時家人的利益,否則會留下很大吵架的伏筆給家人,也可能留下債務給家人。

張瑋良總結說,理財最重要還是“先存後花”,有了基礎後就逐步把投資的部分加大。

瑋良很樂於與年輕人分享經驗,尤其很多擔心畢業後失業的大學生,去年他參與了北方大學系列分享會
瑋良很樂於與年輕人分享經驗,尤其很多擔心畢業後失業的大學生,去年他參與了北方大學系列分享會
瑋良受北方大學邀請線上主講,通過“DISC”了解自己。
瑋良受北方大學邀請線上主講,通過“DISC”了解自己。

高興
高興
驚喜
驚喜
超讚
超讚
大愛
大愛
推薦
推薦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