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5日訊)年初因身分問題被拒於中學門外,13歲無國籍男童塗小弟弟連月鬱鬱寡歡,所幸在峇都交灣國會議員卡斯杜麗落力協助下,短短一個月內成功入學,今早開心的到新邦安拔綜合中學上學!
塗先生(44歲)今午陪同孩子報到上學;他在記者會說,他是在孩子出世1年後,才與中國籍太太注冊,夫妻育有2名兒子,另一幼子2歲多。
他說,長子是在吉打出生,2015年為孩子申請公民權被拒,2019年再次申請,至今仍在等待申請結果。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就讀敬群學校時,每年需繳付120令吉學費。直到孩子升上政府中學,教育局卻不批準孩子入學,要求孩子必須申請中國籍護照,才能報讀新學年。”
他續說,如今孩子就讀初中一,每年需繳240令吉學費。

卡斯杜麗說,塗氏於2月27日向她求助,以便長子能在政府中學就讀初中。
她直指早在希盟執政中央時期,時任教育部長馬智禮曾宣布,隻要無國籍孩童的父母其中一人是大馬公民,且能舉證(如報生紙等)證明孩童是他們的孩子,就可報讀我國的政府學校;然而換國盟政府執政後,再次要孩子申請外國護照,顯然是“開倒車”。
“這對於父親是大馬人的塗小弟弟很不公平,且孩子既已是無國籍,又如何申請外國護照?這不是很矛盾?”
“諷刺的是,一些足球運動員、非常重要人物(VVIP)等,才來我國沒幾年,明明人家沒申請,政府偏偏給予國籍,讓他們成為大馬人;反觀一名父親,為孩子申請了一年又一年的公民權,始終毫無下文,到底要讓孩子等多久?”
孩童教育不容忽視
卡斯杜麗強調,國家要邁向先進國,就不能忽視作為國家未來棟樑的孩童教育問題。因此,她將把此問題帶上國會,希望首相能正視此事,並在國會解決此問題。
她說,無國籍孩童教育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塗氏孩子的例子,相信隻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無助的無國籍孩童待援助。
她不忘感謝新邦安拔中學校方,給予無國籍孩童一個求學的機會。
所謂無國籍小孩,是指小孩出生之前,其大馬父親與外籍母親尚未注冊結婚,因此孩子國籍跟隨母親,就得向國民登記局申請大馬公民權,即Perkara 15A。
在場者包括檳州公民權助理總協調官葉進強、檳州公民權助理協調官威南區官員維克內斯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