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5日讯)威省2030地方发展蓝图草案显示,威省人口估计到了2030年将破百万,达到126万3200人,而房屋类别将佔土地用途规划比率榜首,高达25.1%。
房屋类别之中,房屋计划和和甘榜住宅分别佔18%和7.13%;其他类别的规划,包括商业与服务(3.1%)、综合发展(0.1%)、工业(9.3%)、社区设施与机构(4.5%)、休閒场所与空地(2.2%)、运输(6.8%)、基本设施(2.1%)。
农业土地用途方面,包括稻田(17%)、农业(16.9%)、畜牧(0.6%)、水产养殖(0.8%)等;其他类别的规划,计有永久森林保护区(2.7%)、森林(4.4%)和集水区(4.5%)。


威北县:
蓝图披露,威北县面积2万6252公顷,近半的土地用途规划,主要用在农业,达到1万1365.54公顷(43.3%);其次是房屋发展,面积达7375.18公顷(28.1%)。
●地图地点标记:
Kepala Batas:甲抛峇底
Bandar Bertam:柏淡城市
Tasek Gelugor:打昔牛汝莪
Sungai Dua:双溪赖
Bagan Ajam:峇眼亚占
Penaga:本那牙
Telok Air Tawar:直落斗哇
威中县:
威中县面积2万3489公顷,土地用途规划以农业(29.4%)居多。同时相较于其他两县,威中县最多土地用途用在运输(2039.98公顷),因较多公共运输设施如火车站集中在该县。

●地图地点标记:
Seberang Jaya:诗布朗再也
Permatang Pauh:峇东埔
Kubang Semang:高巴三万
Penanti:本南地
Mengkuang Titi:孟光帝帝
Berapit:武拉必
Bandar Perda:柏达镇
Bukit Tengah:武吉丁雅
Bukit Mertajam:大山脚
Juru:柔府
Bukit Minyak:武吉敏惹
Bandar Alma:阿尔玛市镇
Permatang Tinggi:峇冬丁宜
Machang Bubuk:马章武莫
威南县:
威南县面积2万4100公顷,土地用途规划也是在农业,即多达2万6037.82公顷(35.30%);其次是房屋发展1万6507公顷(25.10%)。

●地图地点标记:
Simpang Ampat:新邦安拔
Bandar Tasek Mutiara:珍珠城
Bandar Cassia:桂花城
Sungai Bakap:双溪峇甲
Jawi:爪夷
Nibong Tebal:高渊
蓝图中的土地用途规划,是参考作为发展策略和州内土地使用框架的2030年槟州结构大蓝图,并且包含30个计划区域(威北8个、威中14个、威南8个)。
此蓝图草案,在威省市政厅、威北县署与土地局、威中县署与土地局、威南县署与土地局,及光大第57楼,公开展示至6月11日,民众可在工作天时间前往查阅。
威中2030人口达57万
蓝图披露,威省人口过去11年间不断增长,其中人口本来就众多的威中县,将达到57万4200人。
从2010年的81万8197人,2015年的92万1500人,2017年的94万6200人,估计到了2030年,居住在威省的人口将破百万,达到126万3200人。
到了2030年,威中县将达到57万4200人(2017年42万2900人),其次是威北县人口达到36万7500人(2017年33万1900人),威南县则达到32万1500人(2017年19万1400人)。


竞争力、包容及绿色为发展主轴
为迎合威省2030地方发展蓝图,要达到宜居、包容、绿色、具竞争力及科技精明城市的愿景,发展规划以涵盖3个主轴,即具竞争力、包容及绿色,由18项策略和52项计划实施达致目标。


竞争力方面,包括要拥有附加价值的工业,国际水平的旅游业、农产品,充满活力的市中心,全面及有效率的公路网,主要地区物流中心,以及智能讯息技术。

包容性则是确保拥有数量充足、有品质、有活力及安全的房屋,均等及综合性社区设施;此外,还有最佳的园林绿化和娱乐设施。
绿色方面,是确保落实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增加碳吸收能力,打造有效的公共交通系统网;此外,开发替代能源、落实废料管理和替代乾淨水源供应。

纳20分钟城市概念
威省市政厅也全马首创在发展蓝图,纳入“20分钟城市”发展概念,蓝图中设有3个“节点”(nod)发展规划,分别位于北海、甲抛峇底及柏淡,以及新邦安拔桂花城。
它们的共同点是打造以转运为导向的发展区,聚焦高科技工业发展。
第一节点“大北海催化发展中心”,涵盖北部运输中心,以转运为导向的发展区,集高科技工业园、沿海商业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中心于此。
第二节点“甲抛峇底及柏淡催化发展中心”,规划为威北县主要行政中心,包括商业中心、高科技园,及打造火车站或以转运为导向的发展区。
第三节点“新邦安拔桂花城催化发展中心”,同样规划以转运为导向的发展区,并集高科技工业园、商业中心、旅游中心、科学园、医疗中心于此。
步行骑车可达各设施
20分钟城市概念,旨在打造步行或骑脚车外出20分钟范围内,居民即可轻易到达各种社区设施,例如休閒区、就业中心、学府、医院,各种类型房屋都有可往返于主要地区的公共运输系统。
为了达到这目标,现有的6座火车站,将提升成为公共运输导向发展区(Zon Pembangunan Berorientasikan Transit),也称作“TOD”,并会增加一座新区(建议新建火车站)。
6座火车站分别是北海、武吉丁雅、大山脚、高渊、新邦安拔及威北打昔牛汝莪火车站,另建议新增桂花城车站也打造成TOD。

推动循环经济
威省计划迈入更永续经营的经济规划和发展,推动循环经济,透过3个关键点,即“消费、资源循环及製造业”达成。
消费,即民宅、工厂、商业、政府及建筑领域所使用的产品,所产生的废物重新使用,经过民宅、工厂、商业、政府及建筑领域分类成不同的废料,并各别进行循环,随后採集和分类出可循环物或用于填埋。
其中,可复原材料将分配用于再製造,比如建筑材料、铝罐等,一些资源或用于出口,达致全球循环经济,而原材料、塑料及聚合物可用于发电。此外,设计和生产方面,则从循环后的资源和新材料中,生产新的产品。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