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白旗行動在一夜之間,在網絡瞬間爆發,全國各地許多有需人士,受促以白旗示意,以讓人注意到,並捎來物資或食物。
從行動管製令到複蘇計劃第一階段,一年多來,很多人陷入水深火熱中,然而長期半生熟,優柔寡斷的行動管製,讓許多中小商家陷入長期的痛苦。
在過去一年多來,地區的熱心人士和慈善團體,從未間斷為有需人士給予支援,包括為需要上網課卻沒有能力的家庭提供上網配套和手機電腦等,也為手停口停的低收入群體或弱勢群體,提供生活援助。
有人說,難道現在要全面封鎖,因為很多人已經撐不住。
我並不支持政府說要真的大封鎖,因為從過去的經驗,包括最近的全面大封鎖(FMCO),依然還是半生熟,沒有看到政府的真心和決心。
在全面大封鎖期間,在雙溪大年,大多數工廠的運作如常,警方的突擊行動,即便發現業者有違反SOP,頂多也開1萬罰單。
從新聞看到,一個小商家不小心違反SOP,就中1萬或5000罰單,有殯喪公司因為不到10名家屬送殯,接了2萬令吉罰單,有6個手足在住家為長輩做七七祭典,也各接4000罰單總共2萬4000令吉,後來折扣1張1000還需要6000令吉,但依然很昂貴。
小市民小商家不小心違反SOP,馬上接四位數罰單,高官領袖吃榴蓮,堂食、試坐車子等等,案件卻需要“慎重調查”,這算雙標嗎?
工廠幾百人,幾千人在工作,若違反SOP,不需要被關,也隻罰1萬,這究竟公平嗎?
許多小型商家早已很難再撐,連帶也有越來越多人會失業,會陷入更嚴峻困境,也開始可能必須升旗求助。
但需要掛白旗的,不局限個人,很多中小商家,也需要白旗,向政府說,他們也需要關注。
Reply, Reply All or For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