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4日訊)疫情期間生意慘淡,嫁來我國的炒果角小販苦撐1年多,積蓄用盡,米缸見底,無奈下只能“升白旗”,在短短3天內民眾所捐贈的物資已足夠支撐2個月,讓她覺得溫情滿滿。
從中國遠嫁來檳城的李春姬(53歲),原本與丈夫陳富康(59歲)在紐冷經營炒果角生意,丈夫6年前中風後,她挑起大梁接手炒果角生意,主要是做遊客生意,但在去年3月落實行動管製令後,生意一落千丈,有時候甚至還需倒貼材料費。
她今日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這麽說。
(攝影:陳佩欣)


她說,在落實全國大封鎖後,她決定暫停做生意,以免繼續虧損,並在家裹粽子、煮龜苓膏及燕菜出售,希望能賺取生活費,但由於缺乏宣傳,生意並不理想。
“我們原本還有儲蓄,但近1年來沒收入,還要繳付每月1300令吉房租,坐吃山空,儲蓄耗盡,米缸也見底。”
她說,其丈夫的姐姐原本有支助他們,但姐姐也有5個孩子要養,因此在沒有辦法情況下,只能建議他們升白旗求助。
“我把丈夫的白衣服掛在屋外,做這件事情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升了白旗立刻跑進屋內。”
她說,白旗升上去後,對面商家立刻派人來詢問是否需要任何援助,較後也送上糧食。
“這裏有很多善心人,陸陸續續有人送物資,就連光大區州議員也送上物資,如今物資已足夠,希望大家能夠協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陳富康指出,如今他們最大的開銷就是房租,但他們不希望接受別人的現金援助,而是希望自己賺錢,大家可以向他們購買粽子、龜苓膏及燕菜等。

半個月以廉價麥片度日
過去半個月都面對經濟困難,陳富康與李春姬及2名正在上大學及中學孩子,每天的早午餐都以廉價麥片飽腹,隻有在晚餐才會煮飯。
李春姬說,她會到批發市場一次性購買大量廉價麥片(每包約3令吉)就足夠一家人吃很久。
“但孩子還在發育成長,需要更多營養,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因此才會選擇升白旗。”

她說,目前他們收到很多白米,油,雞蛋,麥片及衝泡飲料,已經足夠他們2個月的夥食。
“我們決定升白旗時,孩子們都反對,但我們也是沒辦法才這樣做,孩子們告訴我們,如今我們接受大家的幫助,以後我們有了能力,也要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曾想過回中國
李春姬指出,過去1年艱苦的日子讓她幾乎撐不下去,甚至還有回中國的念頭。
她說,在最艱難的日子,她曾想過叫中國的家人幫她購買機票,讓她回到中國,至少在中國她可以擔任洗碗工人,每月可以有3000至4000人民幣的薪水。
“在這裏完全無法工作,這期間無法堂食,根本沒人請洗碗工人。”
不過,她在考慮到孩子後,決定一家人一起度過難關。
她也笑稱,“丈夫很會頂嘴,讓他餓死也沒關係,但孩子是無辜的。”
報導/攝影:陳佩欣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