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6日訊)“升白旗行動”發酵,熱心人士在做善事的同時,也支持本地商販,讓小販也能維持生意,賺取微薄收入,達到雙贏的局面。
咖啡店經濟飯業者李金美說,她目前多數是做熟客生意,另外也有親戚在網上募資,固定每個月向她訂購兩次的餐點,約100份。
她說,這種布施活動確實會幫助到她的生意,但也並非很多,畢竟一個月才兩次大訂單,因此還是希望如果有善心人士想要幫助他人,也可以多向小販訂餐,讓小販也得以受惠。

阿叻雞飯業者謝星尊說,他原本在市區賣雞飯,但幾年前搬回壟尾老家賣雞飯時,就決定開始賣3令吉雞飯,希望可以幫助到附近的居民,可以用3令吉吃上一餐溫飽。
他說,大約在半年前,他就停止賣雞飯,全職投入慈善事業,因為他一直有大老板讚助,要他幫忙煮雞飯去免費派發,而他本身的孩子也已經工作,所以他就幹脆退休,煮雞飯來做慈善。
目前,他每天都會在其檔口(壟尾大士爺廟對面),派發約150包雞飯及物資。

他說,未來如果繼續有人讚助,也會繼續免費派發雞飯。
熱心人士黃雅喜是名手工包製作者,目前因其生意完全無法進行,所以在看到民間有那麼多有需要的人,就與幾名好友,一起買食物給有需要的人。
“我們並非大富大貴之人,隻是盡綿力,有時可能捐30包飯,或是去買一些物資來捐贈。”
她指出,目前餐飲業其實也陷入困境,所以在做善事的當兒,她也會盡可能尋找本地商家,向他們購買食物,希望這樣也可以幫助到餐飲業者。

商家行善不計較
旬香(Shunka)車水路分店店長蘇慶峯說,該店早在7月初時,也曾經準備100份的蒜香炒飯來免費派發,給有需要的人。
他說,該活動維持一周,全部經費皆由該店自行承擔,隻是偶爾有些熟客得知他們正在做慈善,也會出錢獻力。
詢及營業額有沒有因此被帶動,他指出,營業額其實並沒有太大分別,雖然有多了一些生臉孔的顧客,但也隻是幾位,當然做善事的初衷還是幫助他人。


辛苦但有意義
便當食堂(Cilipanda)店長柯秦文說,該店早在7月1日,就每天準備50份飯盒予有需要的人士,隨後有熟客或熱心人士獲知該店有響應“升白旗行動”,也陸續捐贈食材或金錢予該店,以讓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能繼續進行。
他指出,該店預計將會繼續派發免費飯盒直至7月31日。
“我們從首日開始派發50份飯盒,慢慢在眾人支持下,增加至一天準備3、400份免費飯盒。”

他說,該店的營業額並沒有因為這項慈善活動,而被帶動或增加,但卻在社交媒體的力量下,確實也為該店增加曝光率,讓民眾獲知該店的存在。
他指出,該店的本意是希望可以做善事。
“說真的,要分派免費食物,我們需要抽出人手,幫忙維持秩序,又要顧及店內的生意,雖然很辛苦,但還是覺得可以幫助人是很有意義的。”

報導/攝影:蔡凱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