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吉玻

布秧穀

古吉打

文 文 文

布秧穀被錯誤定位為多神論 一旦立案 或改寫古吉打曆史

(亞羅士打17日訊)中國德州學院義淨研究所榮譽會長拿督吳恒燦認為,吉打州雙溪峇都所發現的遺址,足跡像似舍利塔,不應被定位為多神論(animisme)。

他說,被發掘的遺址幾乎被多國的考古學者鑒定為是舍利塔,而我國曆史教科書也承認是印度佛教國。

“不過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為主的考古隊卻將有關遺址定位為多神論,一旦定論被立案,將來曆史教科書上關於‘印度佛教國’的曆史內容很有可能會被修改。”

“他們認為被挖掘的遺址,大門方向朝向日來峰山,含有拜山拜樹的意思在內。但在我看來,這個遺址明明是舍利塔,造型上也沒有門,而該遺址和印度比哈爾邦遺跡相像。”

吳恒燦認為,布秧穀雙溪峇都所發現的遺址,足跡像似舍利塔。

他說,多神論也遭到多國考古學者的駁斥,因此需要據理力爭,希望通過理智進行辯論,把錯誤的定論在還未影響教科書前被糾正。

吳恒燦也是馬來西亞翻譯與創作協會會長兼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席,於今午在《尋思探究之旅》之六——“探究義淨在的蹤影”的線上講座會上特別提到吉打“舍利塔”之爭時,這麽指出。

考古學者在遺址區發現大量鐵礦與製鐵窯爐遺跡。

他說,1978年時,政府為了展示與收藏出土文物,在吉打遺址所在地的傌莫設立考古博物館,而該博物館中的大量文物皆與印度佛教有關。

“其中一尊用當地陶土製成的佛像,經科技測年,其年代不晚於公元3世紀,應是東南亞已知年代最早的佛像。”

“此外,2015年至2016年,我們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考古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田野考察,在遺址區發現大量鐵礦與製鐵窯爐遺跡。由此可見,遺址在古代極有可能曾經篤信佛教。”

義靜法師兩度逗留

吳恒燦說,義靜法師的兩本著作《南海寄歸內法傳》與《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為馬來西亞古代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這兩本書分別記載了義靜法師在西行求法期間的所見所聞,及記述唐代貞觀十五年至天授二年間,到印度及南海求法丶遊曆的僧人事跡,一共寫了57為僧人包括義靜法師。

各國義靜法師肖像差異。

義靜法師生於公元635年,在7歲時出家,21歲正式成為僧人,37歲時從廣州出發,通過海路前往印度求法丶遊曆,於79歲圓寂。

他說,根據其研究推斷,義靜法師曾兩度逗留在羯茶(),分別是首次逗留5個月,第二次逗留約11個月15天。

該講座會的主持人是馬來西亞佛教學術研究學會主席丶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主席丶馬佛青會務顧問拿督洪祖豐,另外,中國德州學院義淨研究所所長黃益及其他專家學者也有參與。

↓↓相關新聞↓↓

布秧穀被錯誤定位為多神論 一旦立案 或改寫曆史">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布秧穀

古吉打

相關文章

若中馬兩國將布秧穀 打造成吳哥窟 謝詩堅: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學家:唐僧義淨到過古吉打 比鄭和南下早700年

辣死你嗎|梁儀雅:旅遊副部長,嚇人咩

林吉祥:安華應支持 布秧穀列入世遺

屋頂坍塌 野狗亂竄 布秧穀欠缺管理

林吉祥促首相撥款 發展布秧穀遺址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