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威省

威省市政廳

威省市長羅查裏

滯洪池

地下蓄水

自然洪水管理

文 文 文

威省探討滯洪池地下蓄水 自然排洪 也作休閑用途

(大山腳25日訊)探討以方式,為威省改造“”,達到“還水予地”自然排洪,也能“一體兩用”作休閑用途。

威省排洪溝建得再多,可水患依然發生,多區隻要是豪雨降臨就一雨成災,而發展導致集水區減少是其中原因之一;對此,將以方式,研究把住宅區的,改造具備能力。

山腳鎮茵碧安英達花園旁的乾式滯洪池,豪雨來臨時,為附近住宅區發揮蓄洪效用。

目前,威省有12座濕式及281座乾式,這些排洪設施中,主要集中在人口和屋業密集的威中縣,該縣共有179座

威省市長拿督羅查裏今日受詢時說,作為未來防洪策略之一,市政廳工程部將於2022年著手展開研究18個月,探討未來發展計劃的具備能力。

羅查裏展示市政廳未來計劃,要打造具備地下儲水能力的滯洪池,同時又可以作為景觀休閒之地。

他說,研究若發現,現有住宅區的若合適,也可實施改造


“如此一來,可以增加防洪能力,儲存得來的水,也能作為景觀用途;旨在利用自然過程和環境,減少和延遲洪水高峰,減輕洪水風險。”

他說,政府花費許多資金在建設乾式和濕式,但水災依然發生,首先是豪雨帶來的雨量,其次是集水區因發展被毀,溝渠建得再多,也不能負荷。

後期的發展建設將雨水導入河流,自然會造成河流不勝負荷。

“以前還未發展時,雨水會經由自然方式排走,即流入土地後,再經由河流緩慢地排往大海,如今發展後,雨水都被導入河流裡,河流肯定不能負荷而暴漲溢出,最終導致水災。”

他說,雖然在雨天時有發揮功能,但水災還是會發生,而現有的不能收集更多雨水。

威省現有乾式與濕式蓄洪池:

縣區 濕式蓄洪池 乾式蓄洪池
威北 3 41
威中 6 173
威南 3 67
總數 12  281
日前傍晚時分,從檳島眺望威省上空烏雲密佈,豪雨帶來異常多雨量,導致多區的滯洪池與河流不勝負荷。

先從黑區著手研究

羅查裏說,市政廳工程組將從水災黑區的開始,著手進行研究是否可賦予地下儲水的能力,以創造更多的集水區。

“治水必須回歸問題根本,以方式,在威省打造更多集水區,而擁有雙重功能的,能同時進行蓄水和休閒功能,所收集到的水源也能作為景觀用途,解決可能發生的生水供應危機,缺乏休閒地段土地等問題。”

他說,市政廳藉由智能係統實施治水措施,包括落實洪水綜合監測與泵水站控制係統(INFLOSS),及時偵測泵水故障並立即搶修,這也是所有泵水站實現自動化綜合監督的第一步,所收集到的資料,可用於係統提升和日後的防洪研究。

“威省目前也有33個地點,已裝置防洪水位感應係統(SPARK)。”

市政廳在百利鎮的防洪水位感應係統,主要用於偵測洪水水位。

上遊 未完全發揮滯洪效用

威省市議員陳潤輝與市政廳,正著手研究改善上遊住宅區的排水口。

他週一受詢時說,阿爾瑪有許多位於地勢高的住宅區不會淹水,相關應被善用以發揮滯洪功能,緩衝下遊如山腳鎮一帶排水。

“下遊地區的水患通常維持2至3小時水位便退去,若拉長上遊的排水時間至2、3小時,將達滯洪效果,那很大可能下遊地區水患就會改善,下遊與上遊,達到上承下接,排走洪水。”

紹佳娜花園的草場公園設計,是“一體兩用”,雖能發揮滯洪效用,但非地下蓄水模式。

另外,他說,地下儲水的,有數類設計,有的在上建造,有的位於路面底部;有的需要泵水,有的不必。

他提到,目前也有一種結合休閑與滯洪的“一體兩用”公園,比如紹佳娜花園的草場,是一座乾式,平時作為休閒用途,大雨時則儲水滯洪。

↓↓相關新聞↓↓

滯洪池 自然排洪 也作休閑用途">

高興
高興
0
驚訝
驚訝
0
憤怒
憤怒
5
悲傷
悲傷
0
關懷
關懷
0

威省市政廳

威省市長羅查裏

滯洪池

地下蓄水

自然洪水管理

相關文章

“回收米袋換白米”反響熱烈 500包香米半小時換罄

4食店擅自擺放阻街 威省市廳充公桌椅

檳州議會 | 市廳鑒定威北17非法廟宇 林秀琴:峇眼國會占10個

回收米袋換白米! 威省市廳推動環保換領活動

視頻瘋傳指控執法員涉濫權 威省市政廳將進行調查

哈芝節期間垃圾收集調整 20熱點設大型垃圾桶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