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訊)遊客到浮羅交怡吃石甲魚被砍菜頭事件,令民眾開始關注石甲魚價格,但根據大馬漁業發展局數據,目前國內價格最高的食用魚並非石甲魚,而是白鯧魚。
據該局在官網發布的每周漁產平均零售價格報告,在10月首3周,石甲魚平均零售價約為每公斤19令吉49仙,並在10月第3周取得每公斤19令吉59仙平均零售價。
石甲魚在9月的平均零售價為每公斤18令吉57仙,與10月份相比,價格相差不大。
報告顯示,在10月第3周,國內價格最高的食用魚是白鯧(平均每公斤43令吉23仙),接著依序是紅鯛魚(30令吉11仙)、竹鮫魚(28令吉68仙)、石斑魚(26令吉38仙)、黑鯧魚(25令吉96仙)、石甲魚及紅非洲魚(13令吉98仙)。
至於售價最便宜的食用魚則是泥鰍,平均每公斤8令吉6仙。
受民眾喜愛的甘文魚價格也平穩,平均每公斤10令吉17仙,金線魚和黃尾魚則分別為12令吉41仙和12令吉72仙,而石拉魚和甘望魚平均售價分別為每公斤13令吉69仙和13令吉83仙。
目前該局尚未發布11月的漁產平均價格報告,因此最新價格仍不得而知。
《馬來西亞前鋒報》報導,大馬漁業發展局公布的漁產售價,與漁業局過去一年漁產售價數據相近。
漁業局數據顯示,國內去年的養殖深海魚總產量為2萬3033公噸,零售價總值4億339萬470令吉,其中石甲魚每公斤為17令吉51仙;產量最多的州屬為檳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