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如果在上個星期還有穿梭在檳島大街小巷,會發現外州車牌還是到處可見,看來遊客潮還沒退潮。
上個周六(13日),在下雨又遇到周末的情況下,檳島處處見外州車車,交通又再阻塞,令人感覺旅遊業複甦了。但是,旅遊業複甦這塊蛋糕,一些旅遊業者看到,但是吃得到嗎?
一種很納悶的情況是,檳島到處看到外州車牌的轎車,可是一些在景點的商家,比如最夯的旅遊後景點姓周橋,眼看遊客多,可是生意卻沒多。檳州旅遊業要再回到輝煌時期,也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療傷。
疫情後的旅遊業要“東山再起”,人民的消費能力是一個關鍵,尤其是面對失業潮時,如何刺激人民的消費,這是當官需要絞盡腦汁的。
雖然有旅遊界人士批評中央政府明年的預算桉,不夠刺激旅遊業,但這不代表州政府就坐袖手旁觀或是“坐以待斃”。州政府也得想法子刺激遊客的消費能力,而不是看到車龍出現就認為旅遊業回來了,或是偶爾去一些景點露臉、拍個照,精神上支持旅遊業者,就是幫助旅遊業了。
中央政府現有鼓勵旅遊的政策就是回扣所得稅,而舒緩旅遊業者的經濟負擔就是豁免一些稅務,可是在刺激遊客消費方面卻不見明顯的政策。
馬來西亞酒店業者公會(MAH)檳州分會主席拉茲古瑪之前針對2022年財政預算案,就以“酒店需要複甦預算案,而非支援(Supporting)”總計對預算案的看法。
既然中央政府無法真正複甦旅遊業,那就要看州政府11月尾提出的預算桉,如何複甦旅遊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