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3日訊)威省市政廳明年推出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路徑圖,“三管齊下”研究製造商回收塑料循環機製、嚴管循環廠;除了吸管和飲料杯,減用一次性塑料政策也會擴大至食物包裝。
威省市長拿督羅查裏說,市廳將研究如何落實讓塑料製造商,尤其生產食物包裝塑料廠商,回收所生產的塑料,用於循環或成為其他原料的機製。


“這項政策必須落實,特別是從州級和市級政府層面,以確保製造商對環境可以更有責任。”
他說,全馬共有超過1300家塑料製造商,我國也是其中一個塑料生產工業最大的國家。


他今日為市政廳舉辦“一次性塑料短片”頒獎禮,及主持市廳月常會議時,在記者會上這麽說。
他說,威省現有132間合法循環廠,但有22間非法循環廠基於地點不恰當,市政廳不能發出準證;更擔心的是,通過進口準證(AP)入境威省的塑料,最終將令未受管製的非法循環廠進入,間接汙染海洋、河流與環境。

“因此必須為循環廠擬定路徑圖,既然相關塑料獲準入境,市政廳就須加強管製。我們也會研究是否要敦促中央政府尤其房政部發出的每張廢塑料進口準證,也要獲得地方政府的審核。”
他也說,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已到嚴峻地步,市民表面上肉眼不見,但汙染情況已嚴峻,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因此,市廳準備擴大及擬定一次性塑料使用的路徑圖,目前隻是不鼓勵使用吸水管,但物品包裝、食物和飲料卻仍大量採用一次性塑料包裝。”
出席者包括檳州環境委員會主席彭文寶、市政廳秘書巴德魯。

食物塑料包裝 耗用14萬8000噸
羅查裏說,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廢塑料問題,去年全馬耗用的食物包裝塑料高達14萬8000噸,我國每年人均塑料消費量達16.78公斤,相比起中國、菲律賓和印尼,我國是亞洲塑料消費最高的國家。
“環境部2019年研究顯示,國人每年消耗7萬個微塑料。”
根據資料,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是一種造成汙染的主要載體。

因此,彭文寶呼籲政府,務必打擊廢塑料非法進口活動,保障我國人民與檳州子民的健康與環境利益,強力阻止廢塑料藉由集裝箱非法入境。
他說,檳州2009年開始實行無塑料袋政策,至今每天不提供免費塑料袋,過程面對挑戰、批評與質疑,但地方政府立場堅定,最終檳州做到了,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一次性塑料短片比賽 獲31學校參與
威省市政廳配合國際無塑料袋日舉辦的一次性塑料短片比賽,共獲得威省31間學校學生參與提交短片作品,詩布朗再也中學學生所拍攝的作品奪得冠軍。
羅查裏說,市廳共收到27份合格參賽的作品,4份作品不合格,其中冠軍可獲獎金600令吉、亞軍400令吉、季軍300令吉,2份安慰獎則各100令吉,所有獲獎者可獲證書。
頒獎儀式上,冠軍詩布朗再也中學由教師拉菲雅代表領獎,亞軍則由東姑阿都拉曼國中的何家億,在教師林金麗陪同下領取,至於季軍則是北海鍾靈,由校長陳敬華陪同學生塗睿恩領獎。
此活動出席者包括檳州綠色機構總經理陳美玲。

持續解決廉價烈酒銷售問題
威省市議員大衛馬瑟在月常會議上強調,威省解決雜貨店售賣廉價烈酒和冒牌酒的努力,應持續進行。
此前,他接受珍珠快訊訪問時說,2016年至今已有兩次在州政府會議商討此事,威省市政廳的確有嚴格條例及政策,即不允許廉價烈酒和冒牌酒在雜貨店裡銷售。
“我們並非要像吉隆坡市政局直接禁止賣酒,隻是不允許雜貨店銷售廉價烈酒和冒牌酒,若隻有特定的商店賣酒,將能有效避免B40群體家庭或中學生輕易接觸到廉價烈酒和冒牌酒,最重要是確保社會和諧以及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