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要被拆,相信很多人也不曉得座落在秋泰路和瑟維斯路的“Burmah Square”原來是檳州發展機構(PDC)的產業。
如果也不是因為要要拆,而引起“Burmah Square”租戶喊冤,很多人更不知道PDC要發展該地段或賣地?
一排“Burmah Square”的建築物,前身是公務員宿舍,油較路也有一排前公務員宿舍,這些公務員宿舍的建築物絕對是檳城某個時代的產物。古跡保育者對PDC 要拆“Burmah Square”很是憤怒,但是古跡委員會主席楊順興說,該地段列為二級古跡的建築物,將不會被拆除。
隻是很不明白的是,該建築物是挨戶連著整排,當局如何做到隻保留屬於二級古跡的建築物,而把非古跡的建築物拆除了建新架構?整體不會很突兀?或是繪測師會參考中路218的做法,把古跡藏進新建築物內?
雖然“Burmah Square”租戶被通知要在一個月內搬遷,但是卻沒有人包括PDC或州政府出來講解,為何租戶要搬遷,也沒有單位包括該區州議員即檳州首長曹觀友,為他們請命。租戶還得靠社交媒體的力量,來引起傳統媒體的注意,給他們平台說出面對的困境。
固然說,房東要終止租約是天公地道,不過在“Burmah Square租戶被逼遷”這個情況上,是有點“特別”。這情況的特別在於:第一,“Burmah Square”的房東是屬於州政府機構(PDC);第二,該區州議員是首長曹觀友;第三,曹觀友也是PDC的主席。
三重身分的曹觀友,在面對這個情況時,他應該選哪一邊站呢?若以PDC主席身分的話,他應該是以PDC利益為主;而若以首長身分,他應該以檳州利益為先;而若以該區州議員身分,當然是要照顧本身的選民啦,除非約30名租戶根本不是他的選民,那麽情況就有點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