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大年31日訊)國際運費高漲,進口的學校用品也隨之起價,加上家長購買力度變低,業者們都不敢大囤貨,認為少量補貨購賣就行。
記者今日走訪學校用品商店,發現門市人潮不多,由於一年級學生和初中一學生是在3月份才開學,與在籍學生開學日期不一樣,令購買潮被分散。
此外,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殺入大馬,許多家長也在觀望疫情情況,在吸取早前的“經驗”後,此次不敢太早購買校服和校鞋。

桂琳學生用品專賣坊(Sir Koala Bear)職員陳女士指出,國際運費飆漲導致學校用品起價,如書包和校鞋都是從國外進口,被迫起價,至於校服方面在兩年前已曾調漲過一次,今年則維持原價。
她說,奧密克戎病毒的出現讓很多家長怯步,再加上吸取早前經驗,擔心教育部又突然宣布繼續上網課,因此都還在觀望等待。
“雖然近日已有家長帶孩子來購買學校用品,但人數卻不多,一些家長覺得距離開學還尚早,可能還會有變卦,越靠近開學了才會來買。”

她說,無論是校服丶校鞋或書包,銷量都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書包最少人問津,不像衣服般長胖長高就無法再穿,銷量直落80%。
她指出,家長也采取撙節態度,大多隻買一至兩套校服,並要求特大號一點,避免明年又不能穿。
“有少數家長直接要求購買比身形大三個尺碼的校服,把我們都嚇著了,原來是孩子發育較快,一年內大了兩個尺碼。”
她說,與往年相較,今年的銷量較差,老板已經2年都不敢囤貨,隻是將缺了碼數的校服校鞋進行補貨。
店家做促銷 拉長補短
Murid-Murid學校用品專賣店業者郭女士說,校服丶校鞋和書包的進貨價都上漲了,不過為了不讓顧客覺得負擔,隻有部分物品起價,另一部分的差價則自己吸納。
她說,該店也進行滿額回扣的促銷活動,拉長補短。

“有些顧客看到有回扣就會多買一些,不過也會視需要層度購買,不像以往件件都換新。”
“疫情下家長都會考慮很多因素,才決定購買學校用品,包括新病毒入侵是否會繼續上網課丶太早買又擔心之後孩子穿不下等。”
她透露,由於一年級及初中一開學日期不一樣,截至目前,購買人潮一般,對於一些家長來說“還早”,不著急。
“我們也不敢大進貨,少量進而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