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趨緩,經濟開放,民間團體、組織、公司、私人界、家庭闊別許久的晚宴如宣誓就職、週年慶、籌款、聚會等,開始陸續舉辦。
一般相信,隻要每日確診數據沒大幅提升,或嚴重疫情沒捲土重來,以現況而言,宴會規模將逐步恢複到疫情前的盛況。
讓賓客進場前自我檢測,或自備檢測工具,自我檢測後進場,是被鼓勵的做法。
於是,有的晚宴主辦方規定賓客進場前,要在場購買主辦方提供的檢測工具供自我檢測,檢測呈陰才獲準進場;當然,也有的晚宴主辦方,將防疫信心建立在賓客的自律上,賓客不需檢測就可進場。
不過,根據筆者的觀察,讓賓客檢測後進場的宴會,雖說表面而言大家都是呈陰,但對出席者來說,卻彷彿是得到了一種信心,彷彿大家都身處在一個安全區,已相安無事大可放心脫罩。
結果,宴會上一些人把酒言歡,不怎麽遵守防疫標準作業程序,除了脫下口罩四處走動,在台上頒獎時,為了不要錯過鎂光燈,每個人站得肩挨著肩,咧開嘴大笑。
老實說,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安全區,出席規定要檢測才能進場的宴會嘉賓們,必須了解主辦方所提供的檢測工具,是否受到衛生部所承認?是否有在衛部的檢測工具品牌列表裡?
更重要的是,是否有嘉賓混水摸魚?規定檢測的宴會,是不是都有做到滴水不漏的嚴密程度?每個進出宴會的舞蹈員、工作人員、服務員,真的都有檢測?
否則,請別製造“呈陰假象”給嘉賓。當然,不論如何,始終不可鬆懈防疫,基本的SOP沒做好,就是最大的防疫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