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州政府為了避免居民被有心人士或某政黨利用,決定在該區舉辦對話會,以正視聽,但有關對話會卻引起一些居民的不滿。
對話會,顧名思義就是與當地居民對話的活動,但有關對話會的開始,卻是由3名政府機構及部門代表,講解電訊丶輻射丶科技及健康的資訊。
這些代表全程以馬來語或英語發表這些技術性的資訊,甚至有代表還出示幻燈片(slideshow),圖文並茂的講解來自國際組織的報告。
州政府舉辦這場對話會,是要表達他們有聆聽民意,但對話會的開場卻是在告訴當地居民,有關電訊塔是根據條規興建及符合標準,以及電訊塔的輻射並不會影響健康等。
試想,抱著反對“電訊塔出現在自家門口”的心態出席對話會的居民,怎麽可能聽得進去?而且太過技術性及深奧的資訊,也並非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所以,開場1小時後,居民開始躁動,有些直接離開會場,有些則是大罵“聽不懂”,也有可能一些居民並非是真的聽不懂,而是不想聽。
真正成功的對話會,並非是“我告訴你我想要你知道的事情”,而是“我解答你所提出的問題”,所以若有關對話會可以取消當局代表的解說環節,而是直接開始問答環節,在居民提出問題後,相關機構代表在回答時可以穿插一些資訊,相信這樣反而才能讓居民接受及吸收。
對話會並非是一直發放資訊,而是一來一往的你說我聽,我說你聽,這樣才是“對”的談“話”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