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0日訊)最低薪金,應該以循序漸進方式來調高!
隨著首相拿督斯裏依斯邁沙比裏宣布,今年5月1日起針對企業和官聯公司實行1500令吉最低薪金製;檳州廠商公會、酒店業者公會、家具同業商會及塑料廠商均認為,政府應分階段,逐步從目前的最低薪金製1200令吉調高到1500令吉。
拍攝:羅健傑

各商會皆認為,當下疫情經濟複甦之初,不宜過度“激烈”調高,企業將面對大挑戰,恐怕對企業整體營運成本和競爭力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上一回調高最低薪金,是在提呈2020年財政預算案時,並在2020年2月1日生效,當時的調整幅度為100令吉,即從1100令吉調高至1200令吉。
大馬廠商公會(FMM)檳州分會主席拿督李忠利今日接受《中國報》記者訪問時說,對於政府調高最低薪金製,該會較傾向於採用循序漸進方式來實現最低薪金調高至1500令吉。
“可以立即增加100令吉,然後在明年或明年初,逐步增加至1500令吉。”
他說,疫情下的商業環境仍然脆弱,而且須意識到製造業廠商任何成本上的增加,都會對經濟帶來螺旋式乘數影響(spiralling multiplier impact),並使商業和經濟複蘇脫軌。

“我們強烈認為,透過漸進式提高最低薪資的方法,還是可以幫助民眾面對因疫情及供應鏈受幹擾,進而引發生活成本上升的問題。”
他指出,僱主向來都認為,最低薪金的設定必須與生產力的提高相稱,若薪金成本上激烈調高,可能會對企業整體的成本和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

李忠利稍晚時向本報轉發大馬廠商公會(FMM)的文告指出,該會認為,有關一次性調高的決策未考量當前商業情況,該會對此深表失望,從現有1200令吉增加至1500令吉是25%的增幅,將對整體工資成本產生連鎖反應,並對業務成本產生螺旋式影響,破壞業務和經濟複蘇。
“根據該會與大馬經濟研究院(FMM-MIER)於1月5日至2月10日展開的商業狀況民調,多數受訪者認為可接受100令吉的增幅,因此大馬廠商公會已向政府提議採逐步調整最低薪金,在今年第三季度調高100令吉,隨後在2023年和2024年逐步調高至1500令吉。”
供應鏈運輸續受影響
文告指出,民調顯示,各種因素造成營運成本不斷上升,將影響業務複蘇和永續經營,其中包括:
(1)疫情及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肆虐繼續影響全球供應鏈與運輸鏈接。
(2)原料價格飆漲包括海運費上漲,這是自去年7月開始就對行業產生影響,並且因全球集裝箱短缺而持續。
(3)商品價格、能源價格與勞工供應短缺造成的成本壓力。
(4)所宣布今年2月至6月的電費附加費導致更高的用電成本,導致低電壓用戶的中小型企業面臨電費上漲13.7%至15.8%,而中、高電壓用戶的企業則面臨電費上漲18.4%。

外彙流出將增加
大馬廠商公會文告聲明,雖然佔我國97.4%中小型企業中的78.6%微型企業可免於最低薪金的調高,但員工人數200人以內的中、小企業卻不能倖免,如此大幅度調高將影響複蘇。
“雖然大馬廠商公會的會員之中,隻有少於2%的會員,豁免於最低薪金調高措施,但大多數的會員都會受影響,在外籍勞工也將受惠之下,以我國160萬名合法勞工的人數計算,這將使我國每年額外有將近20億令吉的外彙流出,並將在最低薪金調高至1500令吉時,達到每年60億令吉外彙流出。”
文告也呼籲政府,重新考量有關措施,該會強烈認為,唯有逐步調高最低薪金才能解決疫情產生的不良影響,包括供應中斷使生活成本增加的問題。

分階段實行
大馬酒店業者公會檳州分會主席拉茲古瑪說,一次性增加300令吉過於“劇烈”,政府應分階段實行,比如宣布3年內要逐步達到1500令吉的目標,讓業者有時間做準備。

“目前依然是疫情時期,各行業包括酒店業還在複甦中,這項政策調整無疑將加劇業者面對的挑戰,營運成本方面面對增加。”
他提到,在聘請人手時,業者已面對許多挑戰,即便給足福利,依然難以聘獲本地人,聘用外勞時卻要承擔高成本,包括外勞人頭稅等。
他說,除了基本薪金,業者還需付交通費、夥食費、超時工作津貼等,這些都是營運成本,儘管如此,該會還需研究更多最低薪金政策的詳情。

不宜倉促實行
馬來西亞塑膠廠商公會北馬分會會長洪詩銘說,該會以為政府是會像數年前那樣,採用循序漸進方式調高最低薪金,然而如今卻是一次過調高20%,幅度太高,也顯得倉促,業者將面對成本上的影響。
“政府雖有提供許多獎掖措施,然而業界依然面對員工人手不足,外勞無法進入我國市場已有2、3年,此時調高薪金是很大的變動,將加劇當前商業環境挑戰。”


檳州家具同業商會會長馬光耀認為,政府應該透過2次調整提高至1500令吉。
“疫情已影響家具業,船運費依然高企,營運成本高,這項政策為業者帶來很大的挑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