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日訊)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人雖逝,他卻將她鐫刻在心口,用餘生講述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
現年62歲的呂開恩,在7年前與愛妻陰陽相隔,但他依舊每天風雨不改,前往愛妻的墳墓前,泡上一壺熱騰騰的黑咖啡,與愛妻回溯過往的點點滴滴。
(拍攝:蔡凱盈)
呂開恩每晚都在家折冥紙,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包早餐去墓地,在墳前燒冥紙、播放佛經、打理墳墓、與愛妻聊天,去到墓地,擦得最閃亮的恐怕隻有其愛妻的墳墓。
“剛開始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固執,總是放不下這段過往,甚至有身邊的親友以禁忌來勸說我,但我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及言論,因為我覺得為妻子掃墓是我的責任。”


呂開恩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說,妻子林芸敏生前是慕義總校副校長,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職業生涯中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放學後還會為學生補課,平日也會幫助一些清貧學生。
他在談及愛妻生前事跡,不禁悲從中來,他說,妻子生前樂善好施,對自己省吃儉用,但對他人卻無比大方,在行善積德上更是刻不容緩。

“我是先認識嶽父後,再認識妻子,之後結婚,在這20幾年的相處中,我們相敬如賓,從來不曾吵過架。”
呂開恩早年是名起重機操作員,常年身處高危的工作環境中,因此撫育5名孩子的責任大多落在妻子身上,但他很慶幸妻子一直以來的包容及忍耐,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在事業上打拚。


“妻子是因為患癌(白血病)離世,從得知生病至過世僅短短3個月,我非常舍不得她,至到現在,每每想起她的點滴就感到揪心。”
愛妻肖像紋胸口 自此去哪都要帶著你
“她是我的妻子,雖然已經離世,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將她帶在身邊,所以我將她紋在胸口上,從此去哪裏她都在!”

呂開恩說,未來的日子裏,他不會再離開檳城,他會繼續每天到愛妻墳前掃墓,直至再也去不了,並希望未來某一天能再次與愛妻相聚。
詢及不會想要轉換環境或暫時出門旅遊,呂開恩感觸地說,去哪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起旅遊的人。
“我想要一起旅遊的人都已不在,那旅遊還有什麼意思呢?我倒不如每天去妻子墳前與她看朝陽升起,話家常及聽佛經。”
他指出,別人可能覺得他對妻子很癡情,但他本身隻是覺得,這段感情值得他這麼做,因為妻子生前與他同甘共苦,好不容易到達共富貴的年紀,沒想到還沒來得及享福妻子就撒手人寰。
汗水抵不過淚水 夜晚默默流淚思故人
為轉移注意力,曾是馬拉鬆好手及檳州龍舟隊代表的呂開恩,每天早上掃墓後,就前往健身房健身2小時,休息片刻後,再出門跑步2小時,如天氣涼爽,他也會從峇都蘭樟的家裏,跑到墓地探望愛妻,來回約莫15公裏。

他說,妻子生前有段時間他已經荒廢跑步,但一直以來還有保持健身的習慣,直到妻子病逝後,他的生活頓時空虛,仿佛心頭突然缺失一塊拚圖。
他指出,妻子離世後,他重拾跑步的習慣,在老朋友的陪伴下,偶爾也會出外騎腳車、爬山,讓自己盡情揮灑汗水。
“老實說,雖然我外表看似硬朗,但我幾乎每晚都默默以淚洗臉,這是連同住的孩子都不知道的事情,妻子過世雖已有7年,但我還是一直很想念她。”
呂開恩的睡床與妻子的靈位僅“一牆之隔”,他說,他希望可以與妻子拉近距離,下午休息時,躺椅也在妻子靈位旁,生活點滴都還保留著妻子的軌跡。
孩子有他們的世界
呂開恩與妻子育有4女1男,2名女兒在外地發展,2名女兒在本地與他同住,而幼女伊菱下周就要去墨爾本升學,幼子秉坤目前則是羽球國手。
呂開恩說,他對孩子給予最大的寬容及自由,他強調,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愛人要陪伴,他也不希望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他提及,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像他本身學曆不高,在教育孩子的事宜上沒太多想法,所以孩子一直以來都挺獨立自主,比如幼女升學,也全是由孩子親自一手包辦。
到妻子墳前帶“三寶”
呂開恩每天風雨不改,準時到妻子墳前報到,連墓地管理員也已經對他的行為見慣不怪。


本報記者周五(1日)早上,跟隨呂開恩前往墓地,當天是農曆初一,他為妻子準備素食餐點。
詢及妻子生前可有特別喜愛的食物,他笑言,妻子個性比較隨和,不管他吃什麼她都愛,所以他買食物祭給妻子後,就會直接就地與妻子共進早餐。
呂開恩一般會帶著“三寶”(迷你擴音器、剪刀、抹布)前往墳地。
他說,妻子生前喜歡聽佛經,所以他一般上在抵達墳墓後,就會將買來的餐點擺在墳前祭拜妻子,然後就會播放佛經,並開始修剪墳頭草、擦拭墓碑。
“最近清明節,墓地比較多人,平時清晨我前來墓地,一般都是空蕩蕩,隻有我一人,但我依舊會在墳墓前,待上好幾個小時,與妻子來場心靈對話。”
從未看過父母吵架
幼女呂伊菱(23歲)透露,在她印象中,父母關係和睦,人前人後都很恩愛,從未看過他們吵架。

她指出,媽媽在證實患癌那年,3個姐姐都已經步入社會,唯獨她還在念中四,還有當時14歲的弟弟在武吉加裏爾體育學校受訓。
“媽媽在醫院的日子,爸爸獨自撐起家裏的所有事務,除了接送我和在檳城工作的姐姐,其他時間都會留在醫院陪伴媽媽。”
她說,媽媽過世的那晚,爸爸似乎已經看出媽媽的不適,當時三姐上班、她在家裏、弟弟剛好在檳城訓練,爸爸就馬上飛奔3個場所,將三姐弟帶往醫院。
“我印象很深刻,當時甫抵達醫院,爸爸就馬上跪在媽媽床前哭泣,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哭!慶幸的是,我們還有機會看到媽媽最後一面。”
報導/攝影:蔡凱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