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TikTok一則疑似有人意圖跳海,但其實是站在大橋外圍自拍的短視頻火了,記得上載的網友發貼形容,當她看到有人站在大橋外時,全身血液凝固,冒冷汗。
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網友形容誇張,事實是對方隻是拍照,所以網友整身冰涼,事後還破口大罵的反應,未免反應過度。
不過,我卻不這麽認為,尤其看見檳城大橋12天內至少5人墜海,如此駭人的數據簡直觸目驚心,且墜海者年齡層遍布老中青三代,前幾天墜海的青年才28歲。
站在大橋外圍拍照本應被譴責,無可厚非。但,當心理學家都呼籲當局,應安排人手並加強在大橋上巡邏時,就意識到大橋層出不窮的“墜海”事件,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問題存在已久,早在以前,采訪“世界自殺防止日”時,就有行政議員提議,在大橋豎立巨大警示牌,勸誡人們勿在大橋“墜海”,但至今也不見真的有類似告示牌。
直到類似意外又再發生,大道公司有關人員,才說會探討豎立警示牌的可行性。我也隻是純粹好奇,如果當初那位雲數貿創辦人,都可以在大橋豎立巨大廣告牌,豎立警示牌到底有何難處?
當局真的必須認真看待這件事,對於意圖結束生命者,一個小小的善意舉動,很可能就是沙漠中的水源,也可能是將人從絕望中,拉回來的一根繩子,真誠的希望美麗的大橋底下不要再添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