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人們都覺得結婚生子非常重要。老一輩最常用的催婚理由是養兒防老,擔心若獨自老去,待老了病了就沒人照顧孤苦無依。
21世紀,養兒防老反而成為了養老防兒。以前,成家是為了老來可有子女負責照顧,現在,老了反而擔心還要照顧過得不好的子女,或者害怕子女時產覬覦自身的資產。
所以,常聽聞有錢富豪,雖然已提早立好遺囑,但都是得等到真正死後,才交由執行律師代為公布,將財產分配出去給後代,以防老年時財產沒了,孝順子女也沒了。
我們不否認,世界上還是有孝順之人,然而,更多血淋淋例子告訴我們,人性,終究還是經不起推敲。試圖挑戰人性的人,最終都有極大可能落得晚年淒涼。
粵語有雲,“親生仔不如近身錢”,看回現實生活,沒有贍養年邁父母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有孩子將父母送往老人院倒還好,但更多的是將老人家留在家裏後就不管不顧。
近日,又再到打槍埔采訪老人們,那邊的老人悲歌似乎永遠唱不完,許多老人家的孩子都是散工,平時為自身三餐奔波,都已足夠艱難,更別說還要給家用予年邁父母。
更有者,連自身生活都無法保障,還將孩子留給父母照顧,卻從未出過一分錢一分力,一年也才回來看孩子數次,常年缺席在孩子的生活中,苦了老人也苦了孩子。
於是,當這些孩子長大後,缺席的父母突然歸來,要求孩子贍養他們,或照顧他們生活起居,多數孩子應該都不再樂意,因此,惡性循環由此誕生,陷入輪回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