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嗎?轟動到國外的沉可婷桉件,引發了國內對蚊型腳車族的爭議,也令到交通部認真關注在2020年陸路交通(修正)法令,細分‘微型機動車輛’的定義。
想不到,那裏還沒解決蚊型腳車黨的問題,這裏又發生了飆摩哆族事件。其實,飆摩哆情況很久以前就有的社會現象,但是近期似乎變嚴重了,包括在檳城。
檳城許多寬闊的大道,尤其是甘密山路是飆摩哆族的最愛,那一帶的居民時常都投訴被飆摩哆黨打擾清夢。比如在剛剛過去的星期六(16日),甘密山附近居民,在淩晨3時從高樓拍下摩哆湧入車道的畫面,放眼望去盡是一片“紅燈海”。
想不到隔天的17日(星期日)淩晨4時50分,就發生了飆摩哆族在敦林蒼佑醫生大道(靠近E-Gate路段)3死的奪命車禍,最年輕的死者才17歲。
根據網民的說法,敦林蒼祐醫生大道是飆摩哆黨的熱點,警方也時常巡邏,不過警方來到時,飆摩哆黨就散會,警方一走他們又開始飆摩哆了。如果警方也奈何不了的話,誰才能管製他們呢?
其中一對喪命雙胞胎兒子的父親說,他的孩子非飆摩哆族,隻是每逢周末喜歡騎摩哆到處“遊車河”。這口吻是不是似曾相識?有多少位蚊型腳車黨的父母,知道他們孩子飆蚊型腳車?又或者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蚊型腳車黨?就如飆摩哆黨的父母?
17日發生的3摩哆騎士死亡意外,會不會阻嚇了其他愛飆摩哆的年輕人?我不樂觀,看看沉可婷的桉件就好,已經有8名兒童因蚊型腳車而失去性命,但是現在蚊型腳車還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