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大家分享近期處理過的個案:
一:1名讀者致電到報館,投訴隔壁空置單位內的樹木,生長延伸到她的住家。她前後向檳島市政廳熱線投訴,也曾向議員服務中心投訴,不過被“推”來“推”去,問題未獲得解決。
她說,她先後花了數千令吉去維修,樹木延伸生長造成的住家單位,問題依舊如故,又投訴無門,問我該怎麽辦?
我給了建議是,一:直接致電找負責當地的市議員投訴,若問題依舊;二:直接致電向當地議員投訴,因為這些YB是人民選出來的,有責任協助選民解決問題;三:若問題依舊沒辦法解決,就致電找反對黨代表投訴。
我說,“可能你遇到的官員官僚,不看重你的問題。那試找市議員或議員,因為目前隨時大選,他們都需要選民的選票,這個時候應該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懂問題最終有沒獲得解決,不過至少之後沒有再接到這名讀者的投訴電話 。
二:1名立信花園第35座組屋居民打電話來叫苦連天,說50戶居民斷水13天,求助無門。
他說,他試過致電檳供水機構熱線,但沒有人接聽,也試過在議員面子書留言求助,但也沒有效果 。
最終,本報記者前往拍攝居在第3及4樓居民,每天搬水上樓的苦況,引起各方關注,除了議員助理到場伸出援手,檳供水機構也派人到場查出問題源自內部水管。
三:一居民說他住家前之前有一輛廢置車放著超過半年,然後通過市政廳熱線投訴後,的確看到有官員到場在廢置車帖告示,7天內若不移車將被拖車。
結果,過了10天,車還在當地,再次通過市政廳熱線投訴,也隻是說跟進中。最終,這居民聯絡市議員求助,下午即看到執法員到場將車子拖走。
這些個案說明什麽?政府單位或官聯公司設立的“投訴熱線”,往往因為沒人接聽,又或則隻是記錄而沒有解決問題,變成“倒米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