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天前,亞羅士打一個19令吉雞飯的新聞,引起網民的廣傳及討論。
雞飯對民眾而言就是一個普遍經濟實惠的食物,若在米都,最貴大約在5至6令吉一盤,因此19令吉的價格當場讓網民嚇了一跳。
當然,這並非隻是普通一包飯的價格,而是加了7號雞腿、雞肝以及加飯的價格。
近來百物漲價,各類食物跟著漲價,但該名消費者沒想到價格還是比預想的來得高,因此放上社交媒體讓網民評理。
19令吉一盤飯,也需要論出身,如果它是在咖啡店售賣,那麽對大家而言,就應該要經濟實惠,19令吉並不合理,但如果是在快餐店、餐廳或是咖啡館售賣,那麽這個價格就會變得合理些。
當然若以一般咖啡店的價格而言,對方所賣的雞飯確實不實惠,但在這自由市場,定價是老闆的自由,如果嫌貴,只能不買。
在目前物價高漲的時刻,我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外食族一般很少到巴刹買菜,“吃米不懂米價”,因此不曉得物價高漲。
或許大家可以改變習慣,購買任何東西前,隨口問一句價格,若價格不在接受範圍內,可以轉身就走,不會在對方已打包好後才知曉價格,這時騎虎難下。
荷包子彈有限,大家都懂。吃了這餐,覺得貴,下次就不去,改去更便宜的地方。
當然,想要更為便宜,大家也可以考慮在家煮,但節省了金錢,則會增加時間成本,但我們可以從中取巧,如預先備菜,待要煮的時候就可省時省力,或是前一晚煮隔天的食物,視大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