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腳有相當多座處於荒廢,或沒使用多年的高樓建築,尚在默默等待被“複興”的那天到來。
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美加哈倫路旁,外觀粉色卻已落漆斑駁的多層高樓商場,旁邊就是橫越火車軌道的馬朱路高架天橋銜接宋萬慶路,每天有許多打工族會開車經過這座大樓,不論上下班丶日出或日落,大家每天至少會見它兩次。
這點說明,其地點絕佳,交通方便。因此,當年這棟樓可是城中最熱鬧的超市之一,但後來停止營業,多年來一直都荒廢該處。
記得多年前,時任檳州衛生事務主席阿菲夫率領記者進樓視察,由於建築物年久失修,常年下雨導致其地下泊車場積水深達整個底樓,引蚊蟲滋生,雖曾建議消防局抽泊車場“地下水”,但擔心影響建築結構安全隻好作罷。
同樣的,在交通川流不息的大山腳市區附近,黃炎發飲食中心旁的烏達馬商場大樓,也一樣荒廢多年。
其對面空地,是每年大山腳高空拜天公盛事舉辦場地,許多民眾每年都會來參與該盛事,並把車停泊在該大樓周遭,擠得水泄不通,慶典一結束,大家就驅車離開,大家對這棟“黯淡”的大樓也就視而不見。
此外,柏達鎮的永旺廣場搬遷後,留下的商場建築同樣荒廢至今,直到近來有跳蚤市場進駐其旁空地設攤,才開始恢複少許熱鬧。
至於羅占路旁,早前老友飲食中心對面就有一棟建造至一半便荒廢的大樓,後來財團購地拆除該大樓;在同一條路上,來到山腳鎮一帶,也有一棟商場大樓荒廢多年,僅底樓數店出租。
以上大樓共同點是,它們都座落在鬧區,正好是通往大山腳中心點的“門面”,具備地點優勢和人流條件。
由於大山腳土地有限,檳州政府領袖高官們別隻是把“檳州的未來在威省”掛嘴邊,應實際研究如何複興這些舊樓,或與業主配合探討各種重新發展丶善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