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6日訊)“你不學就落伍了,老人也必須跟著時代,求進步,否則,每次什麼都不會。我現在學會智能手機,有時朋友不會操作,我還可以反過來教他。”
為了不被時代淘汰,79歲張椿發(退休老師)每周一晚上,驅車橫跨119公裏,從吉打來到檳島,出席數碼科技診所課程,學習掌握智能手機等新科技。
他接受《中國報》記者訪問時說,現在買東西大多要掃描,學會智能手機等新科技,會為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攝影:紀允賢
“我們以前比較少機會接觸高科技,很多都沒有聽過,步驟要如何做都不清楚。上課後,我不僅認識更多朋友,也在各方面增加新知識,還能避免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
但他強調,本身警惕心很高,曾在初期遇過網絡詐騙,但都沒讓對方得手。

張椿發自從學會上網,很喜歡看各類視頻教學,最近還學會如何修理汽車,或製作工具幫助生活等,他笑稱,有時比真正技術人員還厲害。除了看有興趣的機械類教學視頻,他偶爾還會看些烘焙視頻,製作面包等。
雖然從吉打到檳島天黑路遠,但張椿發的家人完全支持他,也非常放心讓他每周都來檳城學習。

他說,本身熱愛學習,無奈以前家貧沒機會學習,現在進入暮年,生活較閑暇輕鬆,也想學習更多科技,因此,都很珍惜上課時光。
張椿發有兩個孩子,在這之前,他與孩子都用電話溝通,自從學會各種手機功能,還可以用WhatsApp溝通。
他認為,人老後即使退休,也要維持自身愛好,若因為老了就什麽都不願意學,人生將沒有目的,學習更多懂得更多,才不容易退化。

上課專心聽講 互相討論
50名年齡介於50歲至80歲樂齡人士,自5月起每周一晚,風雨不改齊聚檳佛教義學,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與各式應用程序。
這項一共10堂數碼科技診所課程,是由數碼檳城與檳城佛教義學聯辦,以30分鍾講解加1小時提問環節,讓樂齡人士們不僅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在義工幫助下現場活學活用。

而現場的樂齡人士們猶如返老還童般,在課堂上專心致誌聽課,課程結束後,更是互相討論,也虛心向在場各位義工請教問題。
根據了解,許多人在開課後,還致電詢問能否報名,反應相當熱烈,主辦單位因此決定在第一批課程結束後,立刻再開班。
長者掌握雖 但態度認真
檳城佛教義學校長葉榕昌指出,數碼科技診所課程甫開辦至今,都獲得熱烈響應。
他說,雖然樂齡人士們掌握能力,不如年輕人般快速,但他們都非常用心學習,態度正面誠懇,也不因困難而輕言放棄。

“多數樂齡人士來上課時是零基礎,一些就會跟不上,或吸收不了所講解知識。”
他舉例,有一位逾70歲樂齡人士,拿著價值3000多令吉手機,說隻會打電話與接電話,其餘功能完全不會使用。
“他學習程度太過緩慢,連電子錢包丶MySej都不會使用,所以,來了一兩堂課,就不再繼續。”

但他也強調,這不過是單一個案,大多數報名來上課學生,都是抱著積極求學心態,不僅自備筆記本摘抄要點,還不斷向旁人或導師發問。
他說,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年長者使用科技產品趨勢,尤其當時出入都必須掃描MySejahtera二維碼,或政府提倡使用無現金購物等,這也間接促使他們不得不融入新時代。

學科技防詐騙
來自浮羅山背的陳振華(73歲),不想與年輕人脫節,才毅然報名上課,甚至還自願充當司機,載著也熱心學習的三兩好友前來。
“以前,我在病老院工作,很多人都用手機,但我卻不會。我很想學習,都沒機會。遇到問題求助孩子時,他們會直接拿過手機解決,不會耐心向我講解。”

他坦言,雖然學習過程比較慢,但至少了解許多知識,現在使用手機已不再害怕。
他說,現在使用電子錢包時不再擔心,也知道如何防範詐騙案,與不可在面子書,過多透露個人資料。
“我更加了解網絡世界變動,尤其是治安方面,如不要隨便點擊可疑網站。大部分網絡詐欺,中招都是老人,他們有很多為退休儲蓄,血汗錢被騙走都很可憐。”
他笑言,上課後拉近他與孩子丶孫子之間距離,甚至還可以新知識,與孫子互相交流學習。
學科技幫助生意
逾50歲的楊錫超和葉惠方,共同經營中醫與瑜伽生意,因兩人沒有孩子,又對科技不熟悉,因此才報名參加課程,也希望能學以致用,將所學投入到自身生意中。
他們說,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原有經營模式,都從線下轉到線上。雖然他們會使用手機,但並非每個功能都理解,有些也是略知一二,操作時也略微生疏。

“有時,要透過WhatsApp聯係學員,或與他們交流,還要為工作拍些視頻,這些若不學習,我們就很難掌握,因此,我們才來報名有關課程。”
他們直言,上課使他們受益良多,而丈夫也可與妻子互相輔助。兩人會不時在課堂提問,甚至在課後特意留下來,請教導師或義工們。
“網絡是未來新趨勢,我們也不想被落下,隻有保持繼續學習心態,才能持續獲得進步。”

報導:李琪雯
攝影:紀允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