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今日北馬 > 檳島

威北瓜哥巴貝丘遺址

檳城女人

文 文 文

5000多年前女性骼骨 “檳城女人”有了“臉”

(檳城9日訊)5年前在出土的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女性骼骨“”,終於有了一張“臉”!

理科大學研究團隊與來自巴西的3D圖形專家,根據骸骨形狀,使用了“法醫面部近似識別” (Forensic Facial Approximation, FFA)方法,以3D打印技術,重建了“”的面部特征。

出土的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女性骼骨“檳城女人”,終於有了一張“臉”!
國內外研究團隊,根據骸骨形狀,使用了“法醫面部近似識別”方法,以3D打印技術,重建了“檳城女人”的面部特征。

上述“還原”技術,是獲得旅遊丶藝術及文化部撥款進行。隨著“”面部還原,讓考古愛好者有機會一睹這遠古女性骼骨的“真面目”。

瓜哥巴(Guar Kepah)貝丘遺址考古展覽館,昨日在面子書專頁貼文,分享上述好消息。“”是於2017年4月19日,在瓜哥巴被挖掘出來的第42副骨骼遺骸。

貼文指出,據幾天前發表的論文,“”死亡年齡為40歲左右(據考古人員根據骸骨驗證,死亡年齡為30至35歲之間),身高為150至152公分。


據年代鑒定法顯示,該骼骨被埋葬於大約5700年前,主要飲食是海洋蛋白(Protein laut)、種族是Australomelanesoid(典型原住民)+蒙古人種。

”的出土,是檳城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發現與成就。

“檳城女人”經過面部重建的左右臉,面面觀。
原版的“檳城女人”,仍精心保留在理科大學內。圖為研究人員正在重建“檳城女人”的面部。

原版的“”,仍精心的保留在理科大學內,因為它需處於溫度和濕度控制的環境中。

換言之,在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展出的骼骨,是原版的複製品。

在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展出的骼骨,隻是複製品。
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從8月5日起暫時關閉,以讓路給考古工作進行。

另一方面,該面子書專頁也轉發檳首長機構的通知,瓜哥巴貝丘遺址考古展館,從本月5日起暫時關閉,以讓路給考古工作進行,開放日期會再另行通知。

新聞背景:出土時 雙手放胸前

2010年,理大考古隊在瓜哥巴貝丘遺址據點,挖掘到大量的貝類丶陶瓷器具丶遠古人類和動物的殘骸,包括人類牙齒等,經過鑒定分析證實約有6000年曆史。

2017年4月19日,考古隊在動工進行第一期文物展覽館時,在貝丘遺址附近,意外挖掘到一具約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女性骸骨。

理大考古隊當年在瓜哥巴貝丘遺址據點,挖掘到大量的貝類丶陶瓷器具丶遠古人類和動物的殘骸,包括人類骸骨等。

該具遺骸被發現時,上半身完整,雙手放胸前,牙齒也清晰可見;四周也置放石器及陶器等陪葬品,是6000年前逝者的安葬方式。

隨著古人類骸骨出土,已證明瓜哥巴是檳州境內最早有人類定居的地方,比1500年曆史的吉打布秧穀擁有更久遠的曆史。

瓜哥巴貝丘遺址曾於1860年由英國領航員厄爾(G.W.Earl)發現及挖掘出37具人類骸骨,之後置放在荷蘭萊登博物館。

↓↓相關新聞↓↓

檳城女人”有了“臉”">

高興
高興
1
驚訝
驚訝
1
憤怒
憤怒
0
悲傷
悲傷
5
關懷
關懷
0

威北瓜哥巴貝丘遺址

檳城女人

相關文章

3單位專家攜手合作 進一步研究“檳城女人”

瓜哥巴考古遺址展館年內開館 展出5000年曆史“檳城女人”

瓜哥巴考古遺址展館 料今年竣工後開放

理大與MGRC合作研究“檳城女人” 提取DNA鑒定血統及年代

基因組學資源中心與理大簽2協議 揭秘5000年前“檳城女人”

專家:“檳城女人”骸骨 或與荷蘭 保存 6000年前人類骸骨有關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