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騎力◢ 系列5 不做伸手將軍 患癌車夫慶幸能自食其力
姓名:許亞福 |
年齡:59歲(單身) |
年資:10年 |
當車夫前職業:水喉工友 |
“我不是伸手將軍,隻要我還有能力,我要自食其力。”
59歲的前三輪車夫許亞福(Ah Hock),很堅定的說。幾年前他因為患皮膚癌,無法再踩三輪車,因為“希望的旅程”(A Ride of Hope)計劃,他還能夠在這行,靠自己勞力賺取生計。
他是該計劃中的三輪車交通督導員。2021年5月開始,他獲安排這個崗位,在多輛三輪車同行時,負責開路及確保交通安全,同時負責聯係車夫,協調騎程安排。
(攝影:陳麗玉)
Ah Hock當三輪車夫前是一名水喉工友。因為水喉工時有時無,加上踩三輪車時間又自由,所以他在49歲開始踩三輪車。
“原本日子還過得去,但2015年醫生診斷我的右腳有皮膚癌,自此我就不能踩車了,那段日子幸好有朋友和好心人接濟,一天過一天。”
Ah Hock說,當時醫生為他開刀,割除右腳有癌細胞的部分,他在檳城中央醫院住了整整一個月。

他說,因為右腳的傷口,他無法使力,若勉強使力傷口處會流膿,所以他一直用繃帶包著傷口,每天清洗傷口,以免受感染。
“現在我的傷口好很多了,感謝Priscilla何雪仙,她發起這個計劃打救三輪車夫,安排我顧交通。”

他講解說,隻要有5輛三輪車或以上同行出車,他就有薪酬。每名三輪車夫可憑券換取一小時50令吉酬勞,而他也獲分配一張50令吉票券。
“必須是5輛或以上我才有酬勞。我很感恩,雖然賺得不多,但起碼我還能自食其力。”
他回想,若沒有“希望的旅程”這個計劃,新冠疫情及行動管製那段日子,三輪車夫的日子就更辛苦了。


曾睡三輪車
Ah Hock以前踩三輪車的那段日子,三輪車是他的家,他每晚將三輪車停在街邊,在裏頭睡覺,每晚如是。
早陣子他獲好心人資助,在市區租一間房間住。他很感謝過去幫助他的每個好心人。
“希望的旅程”計劃在6月結束了,Ah Hock說,有好心人擔心他沒有收入,介紹他入住安老院,在裏面安穩的生活。
“我有考慮,畢竟住安老遠院不必愁三餐,我也可以在幫忙幹一些活兒,我會修水喉,能夠有一點貢獻。”
Ah Hock在本頭公巷出生,半輩子都在那一帶生活,他畢竟仍眷戀自由自在的,與三輪車夫朋友們一起的生活。
但他同時也做好心理準備,一旦身體狀況不許可,他隻好接受這樣的安排。

顧交通的日子有悲有喜
“踩三輪車和顧交通的日子,有快樂,也有傷心。”
Ah Hock分享說,快樂的是遇到好客人,會欣賞三輪車,也尊重三輪車夫。
“一些客人在騎程結束,要離開之際,會靜靜走過來遞給我小費;而傷心的經曆就是被人罵。”
他說,有時他顧三輪車交通時,遇過一小部分的摩哆騎士,會破口大罵說“這不是你老爸的路”,但為了一口飯沒辦法,還是得忍氣吞聲。
“但也有很多友善的的駕駛者,看到三輪車會讓路給我們,我會跟他們說 Thank You。”
Ah Hock對古跡區很熟悉,每次有“希望的旅程”三輪車團時,他也會參與路程安排,他也負責聯係參與的車夫。

希望乘客臉上有笑容
“不是給我錢就開心,我希望騎程結束後,乘客的臉上是有笑容的。”
Ah Hock很認真的說出,他之前當車夫時,對這份職業的態度。
“如果乘客臉上有笑容,證明他滿意,也感受到坐三輪車的樂趣,這樣我也會開心。”
他也說,乘客一上車,車夫就有責任確保乘客的安全。
“所以我會以安全為先,會提醒乘客一些必須注意事項。”
他舉例,首要就是上下三輪車,不能從前面上下,必須是旁邊,因為前面很容易傾前,不小心就會跌倒。
“我也會提醒乘客,財不露白,必須顧好錢包,如果有小孩,也要顧好小孩。”
他也會提醒乘客,去到景點不要急著拍照,一些地方要先問準主人家。
報導:陳麗玉
攝影:陳麗玉/紀允賢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