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今日北馬 > 槟岛

槟城女人

文 文 文

槟城女人脸型重要线索 理大:可能是混血或蒙古人种

(槟城9日讯)理科大学研究团队成员沙里夫指出,“”骸骨的脸型的揭示是重要线索之一,表明在5000多年前,当时居住在瓜哥巴贝丘遗址,有两个种族群体混合在一起。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他说,根据“”的脸,发现她是可能是混血或蒙古人种。

沙里夫展示槟城妇女的面部素描。

 
“我们希望州政府,可以将在该遗址发现,并已带到荷兰的另外41具骨骼带回槟城,以进行研究。若能把在该遗址发现的骷髅带回这里,我们就能更多地了解,当时的史前人的群体和生活方式。”
 
他也说,团队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包括在吉兰丹医院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才获取在威北瓜哥巴贝丘遗址出土的女性骸骨面貌。

“槟城女人”的出土,是槟城考古界的一项重大发现与成就。

 
该团队使用“法医面部近似识别”(FFA)方法,重建她的面部特征。
 
沙里夫透露,关於该骸骨面貌的期刊文章,於8月5日发表。
 
“这项研究及期刊,是由理科大学7位研究员,以该大学牙科科学中心的口腔颌面放射学教授为首。”

原版的“槟城女人”,仍精心保留在理大。

 
该女性骸骨是在5年前,在威北瓜哥巴贝丘遗址出土,是5000多年前“”女性骼骨。
 
”的出土,是槟城考古界的一项重大发现与成就。
 
据考古人员根据骸骨验证,死亡年龄为30至35岁之间),身高为150至152公分。据年代鉴定法显示,该骼骨被埋葬於大约5700年前。


↓↓相关新闻↓↓

槟城女人脸型重要线索 理大:可能是混血或蒙古人种">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槟城女人

相关文章

3单位专家携手合作 进一步研究“槟城女人”

瓜哥巴考古遗址展馆年内开馆 展出5000年历史“槟城女人”

理大与MGRC合作研究“槟城女人” 提取DNA鉴定血统及年代

基因组学资源中心与理大签2协议 揭秘5000年前“槟城女人”

专家:“槟城女人”骸骨 或与荷兰 保存 6000年前人类骸骨有关

41副流失荷兰人类骸骨 阔别逾150年 有望带返槟城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