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3日訊)“如果再起價,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了!”
面粉在6至7月多次漲價,加上包裝、運輸、汽油皆漲多重因素,可說“牽一發動全身”,民眾日用糧食如糕點、餅幹和面包皆漲,使得市場消費略為趨緩。
《中國報》記者今日走訪大山腳市區巴刹周遭,糕點和餅幹業者受訪時指,目前沒有聽聞面粉要漲,但一些消費者已減少消費,原本購買的份量因此減少。

在市區經營有30年,不願見報的糕點小販楊先生說,面粉漲價導致連鎖效應,7月至8月一些向本地拿貨的糕點,來貨最高漲了30仙至50仙,一些顧客減少消費。
不過,他說,一些拜神用的糕點,市民始終還是會購買;這次中秋節,月餅也是有漲價,除了面粉,這也是因為包裝、汽油和運輸有影響。
他認為,百物皆漲影響其盈利減半,唯有通過薄利多銷方式應對,也希望政府關注人民面對的生活問題。

在市區經營雜貨店已數十年的一名業者說,店內售賣包裝和桶裝餅幹已久,以面粉為原料的貨品占其店內貨品的50%,面粉漲價後,餅幹取貨的價格較原來價格漲了十多巴仙,因此他也減緩進貨。
“目前雖沒聽聞面粉要再漲價,但也未回降;如果再漲,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了。”
據他了解,自面粉漲價後,有許多餅幹供應商都難以達到業績,不過,目前餅幹並沒有斷貨的情況。
他說,小時候,印象中的物價可維持約5至10年都售同一價格,如今物價上漲速度已不同往日。

最後一次漲約20%
位於巴刹街的大山腳雜貨商李先生說,面粉在前2、3個月曾出現過斷貨,目前供應回穩;當時,最後一次上漲的價格,較前一輪漲價後的價格起約20%。
“當時高、中、低筋面粉皆漲,高筋面粉用於製作面條或面包,中筋面粉則是多用途,低筋面粉則製作包點、蛋糕,面粉全是源自小麥,小麥出口減就一定會導致漲價。”
他說,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是要有貨,比如烘培店就不斷需要面粉供應,家庭用量少,影響還未如商用那般大;至於他平時銷售給點心店較多,該店取貨量目前保持一樣。


戰爭影響全世界
甘榜峇魯巴刹面包小販說,她每周使用25公斤面粉烘培面包售賣,然而戰爭影響小麥生產、面粉漲價,所有人包括顧客,都明白全世界都深受其害。
“有一陣子還出現斷貨,目前面粉供應穩定,但作為小販只能薄利多銷賣面包;然而,巴刹的顧客稍有減少,很多人或許已轉向網購較多。”

此外,不願具名、受訪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平時購買面粉的數量不多,因此不會感覺太貴,雖然面粉影響食品漲價,然而因是糧食來源,始終還是會消費。
另一不願具名的女消費者受訪時直言,物價漲得離譜,比如一些原料是大批量如一公斤漲20仙,然而小販卻是在所售食物上直接漲20仙,這太離譜也很不可思議,不應如此趁火打劫,反觀有一些小販就很公道。
報導/攝影:羅健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