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市場情報

小孩發燒 家長無需緊張 一起來學習從容面對

文 文 文

小兒發燒,是他們成長必經之路,家長們不必太緊張。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每個兒童都有可能患上一些常見疾病,如傷風、感冒、咳嗽、發燒等等。

病菌無處不在,免疫力不強的孩童很容易成為病菌“侵襲”的目標。

空氣中充滿病菌,病菌無處不在,所以這些病症感染現象在所難免,而孩童的免疫力軟弱,自然較容易成為病菌的目標。

當小朋友開始發燒和生病時,家長難免會有些手忙腳亂,他們關心的是不單要如何去舒緩孩子的不適,也擔心症狀是不是嚴重的先兆,如突發性的抽搐等。

發燒是小孩生病時最普遍發生的症狀,尤其是民間愛傳說,如小孩發燒不立刻就醫,會”燒壞腦袋”,變成小兒麻痹或其他嚴重病症等。

小孩發燒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兒童發燒的主要原因是病菌感染,常見的病菌感染症狀有咳嗽、感冒、耳朵喉嚨痛,嘔吐和腹瀉(如扁桃發炎及腸胃炎)。


雖說小孩發燒不需要緊張,但也要時時觀察孩子的狀況,有些情況是家長應該留意和盡早帶孩子去看醫生。

小孩發燒對策

若小朋友一切舉止正常,隻是在體溫方面有輕微變化,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因為這是會發生在每一個小朋友身上的事情。

但有些情況是家長應該留意和盡早帶孩子去看醫生,比如有以下狀況:
* 發燒的小寶寶不足6個月大。
* 若孩子體溫連續48小時一直偏高,或上升至攝氏39度以上。
* 若小朋友突然發高燒,而且出現頸部僵直,嘔吐不停,怕光,或身上有出疹的現象。
* 在發燒期間,感到呼吸困難。
* 若小病人有患發燒抽搐性前科記錄。
* 小病人有脫水的現象,不肯進食及虛弱,上吐下瀉,小便次數減少。
* 有腹痛或小便困難的嚴重症狀。
* 家長針對小孩不明的症狀感到擔憂,或任何一種症狀,已持續超過三日。

“成長過程”現象
有助強化日後免疫力

一般上的兒童病症,雖然會引起不適,但情況並不會嚴重。

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對傷風感冒或發燒等感染症狀太過憂慮,隻需要帶孩子求醫,服藥控制症狀,大部分小朋友的病情都會自然好轉。

由於寶寶病情多數因病毒感染引起,所以醫生隻要控制病童的症狀,然後讓病童的免疫係統來對付致病的病毒即可。

但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症狀,如咳嗽、發燒會否對寶寶的健康構成威脅呢?小孩的正常體溫為攝氏36.5度至37.5度之間,人體對疾病的反應,會令體溫升高,但長時間發燒,除了增加發熱性抽搐的可能性,亦會減低寶寶食欲,及引致睡眠不安,整天吵吵嚷嚷,甚至造成寶寶脫水。在醫治痊愈進展中,也會較慢。

但在很多的情況下,小孩發燒是一個“成長過程”現象,環境中的病毒入侵固然可令他們患病,但卻也可訓練及增強孩童的免疫係統,令他們長大後不輕易患病。

換句話說,小時候的發燒,感冒症狀,有助強化孩童日後的抗病及免疫係統。

小孩發燒是一個“成長過程”現象,這有助強化他們日後的免疫係統。

小孩發燒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當父母發現小朋友有發燒的現象時,可用海綿以溫熱的水(千萬不要用冷水)替寶寶抹身,也可輕啟冷氣調節室內溫度,將體溫暫時降低,然後才看醫生。

如果家裏有退燒藥,也可根據醫生和藥劑師的推薦先給寶寶服用。

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寶寶發燒,要穿厚衣服,甚至加上被單,冷氣又不可以開等。其實冷氣可以調整室內的正常溫度,保持清爽,隻要冷氣開小及噴口不要直射著寶寶就行了。

發燒時,要給寶寶多喝水,補充失去的礦物質和水份,防止缺水。

發熱性抽搐是許多家長擔心的一環,小部分病者會因體溫快速上升,而引致發熱性抽搐,身體變得僵硬,或出現痙攣,或顫抽的現象,雙眼皮翻白及口流白沫,某些患者的結腸或膀胱甚至會變得不受控制。

有這種症狀時,應該讓小孩側身躺著,以免窒息,而且千萬不要嚐試硬塞物件進入口腔,並盡快送往醫院尋求診治。

小孩在感冒、咳嗽、發燒的症狀出現可能會令家長擔心,但如果寶寶還是一樣活躍好動、食欲不減,完全沒有疲困的現象,即使不吃藥,通常都會在兩三天內自動好起來。

成長中的小孩有時看起來似乎很虛弱,發燒、傷風感冒、咳嗽是他們另類的“成長玩伴”,這是小朋友們成長的必經過程。

龐貴明醫生
檳安醫院兒科及嬰兒專科顧問

高興
高興
驚喜
驚喜
超讚
超讚
大愛
大愛
推薦
推薦
人氣瀏覽
Icon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