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14日訊)大馬第一宗!
6歲華裔男童餘盛泉(來自吉打雙溪大年)右眼球大如拳頭,今年6月確診患上罕見的惡性外周神經鞘膜瘤(MPNST),據醫生告知,這是我國首宗罕見案例;為保性命,男童大如拳頭的右眼球已經手術摘除,雖然95%腫瘤已去除,但仍有5%癌細胞殘留在神經線,男童必須盡快治療避免癌複發。
針對男童的罕見情況,醫生建議遠赴台灣進行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續命,男童父母懇求大眾捐助35萬令吉,讓孩子盡快獲得治療。

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ONE HOPE CHARITY)今日發文告說,媽媽韓伊淇(28歲)告知,孩子這6年來無病無痛,今年6月12日玩耍時不慎遭踢到右眼,不料2周後,孩子申訴眼周癢、眼皮紅腫,看診時眼科醫生指眼睛不尋常,轉介到醫院詳查。

她說,檢驗發現右眼內側長有腫瘤,醫院安排6月24日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手術2天後眼窩處發現有腫塊,醫生說幾天後會恢複,不料2周後孩子眼球明顯紅腫凸出,且腫大如一個拳頭。
“檢驗報告證實孩子患上惡性外周神經鞘膜瘤,醫生說在全馬還未曾出現此罕見病例,而化療的成效不大,只能服藥控制,當時也有醫生預測孩子隻有6個月壽命。”

她說,由於孩子的眼球疼痛不堪,他們輾轉尋求第二意見,專科醫院醫生建議手術摘除眼球後,再進行後續治療,因此盛泉於7月26日進行手術;雖然95%腫瘤已去除,但仍有5%癌細胞殘留在神經線,需盡快後續治療,醫生轉介到台灣接受質子治療。
電療會引發嚴重副作用
韓伊淇說,醫生告知,因為患部在眼睛,若孩子接受一般癌症患者的電療將引發嚴重副作用,如導致臉部歪斜、影響頭腦甚至智力受損等其他症狀。
她指出,醫生轉介孩子進行質子治療,是較先進及較為精準抑製腫瘤的治療,副作用微乎其微,隻是相關治療只能到台灣進行,所需費用高達35萬令吉。

“盛泉是懂事的孩子,他甚至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上學玩樂,這是孩子的唯一希望,我們懇切希望社會大眾幫助孩子獲得治療。”
據悉,其實孩子在出生時,身體背部、手腳有出現許多的黑斑,猶如胎記,而在出生6個月後印記黑色加深,殊不知其實這是肉瘤(SARCOMA)的症狀。
由於雙親無法負擔醫費,遂向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求助,盼獲社會大眾捐助。
病情擱一旁 父親積蓄救孩子
父親將積蓄拿來救孩子,自己的病情擱一旁!
該基金會主席拿督蔡瑞豪說,盛泉的父親餘福財(55歲),是聯邦後備部隊合約隊員,但患有性腦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隨時有爆血管及中風的危險,且不可承受壓力及扛重物。
“他去年已申請退休,並轉當工程中介,每個月收入約2000令吉,由於治療AVM有極大風險,父親寧願將積蓄保留給孩子醫病。”
他希望社會大眾,救救盛泉,讓他有健康成長的機會。
他說,該會接獲求助後即派員家訪審核,同時聯絡台灣醫院了解治療程序,經審查後,議決為盛泉籌募相關醫費,至於母子倆的飛機票及在台灣為期3個月的生活開銷,則由家人自行承擔。

目前靠積蓄支撐生活
蔡瑞豪說,任職護士的韓伊淇月薪2782令吉,勤奮的她也兼職當私人看護,但自從孩子患病後,她已使用著無薪假,目前靠積蓄支撐生活。
“兩夫妻尚育有3名孩子,分別7歲、5歲及3歲,在母親攜盛泉遠赴台灣治療時,父親及嶽母則負責在家照顧其餘的孩子。”
他補充,基金會審核後議決助籌所需醫費,家人同意將籌款活動全權交由基金會負責,同時代收善款。

小詞典:何謂質子治療?
在醫療領域,質子治療或質子放療是一種粒子治療,它使用質子束來照射病變組織,最常見是治療癌症。
與其他類型的體外放射療法(如放射療法或光子療法)相比,放射治療最大的缺點是刹不住車,當X光對腫瘤造成傷害後,它會穿透腫瘤並傷害腫瘤周遭的正常組織。
當質子射束進入體內一定深度時才能釋放能量,而在腫瘤後方的正常組織不會有額外的放射暴露,進而減少放射治療所產生的的副作用,最直接影響的是病人的生活品質獲得提升。
質子帶電且具質量的粒子,因此質子治療需要配合昂貴且精密的設備才可進行治療,相對的治療費用也高昂。質子治療是相當富潛力的放射治療選項,但如何設計最適當的治療則考驗醫師、物理師、放射師的學識及經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