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大講堂 > 辣死你嗎

網絡詐騙

銀行戶頭

女會計師

文 文 文

【辣死你嗎】羅健傑:靠自己防詐

大山腳辦事處高級記者羅健傑。

大山腳一名,接到詐騙集團冒充內陸稅收局的電話後,被盜提3萬7100令吉,事主的5家被駭入,最終隻有1家本地銀行成功阻止可疑交易。

讓她氣炸的是,任由盜提發生的銀行調查7個月後,卻告訴她什麽都做不了,非常不負責任;銀行理應調查,為何自身顧客資料會流入第三方(騙子)手中?

事主去年11月接到騙子的電話時,否認名下有公司未繳稅,騙子聲稱可協助報案並把通話轉接至假警官,最可怕是騙子竟然準確無誤道出事主的資料丶存款等,事主起疑掛斷電話後就陸續收到銀行轉賬通知簡訊,事主這才驚覺錢被盜提,上網檢查5個時發現密碼已遭修改。

另外4家允許盜提發生的銀行,必須向這家成功替事主保住另一筆3萬令吉的本地銀行“取經”,學習人家怎麽偵測到彙款對象可疑,加上轉賬數額龐大誘發自動阻斷交易的措施;而騙子致電事主,或許就是不讓事主有機會檢查手機簡訊,轉移其注意力之際迅速幹案轉賬。

網絡騙案猖獗追根究底,就是如今人們無時無刻都處處留下個人數據或資料,許多商店品牌或各機構,都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注冊帳號需輸入詳細資料留下足跡,你難保這些資料不會泄漏,而疫情加快數碼轉型,也就有更多人把資料留在“無形”的網上。


科技罪犯意識到數據就是金錢,所以暗中駭入丶收集或販賣民眾個人資料,魔爪隨時伸向家中的老百姓進而詐取血汗錢,遺憾是政府丶警方和銀行對詐騙集團的反製行動,並不積極也顯得被動。

為了防騙只能靠自己,可能你必須回歸傳統丶不方便丶麻煩的做法,比如棄用手機或雲端儲存帳號和密碼的習慣,改以“硬體”形式書寫在簿子上,因不會被駭,也要避免到處注冊帳號,堅持以現金交易,此外不接聽任何陌生來電,不回答任何陌生來電的提問。

然而如此不便的做法,我做到了,你能做到嗎?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網絡詐騙

銀行戶頭

女會計師

相關文章

二手車經銷商擬推認證計劃 避免消費者墜網騙陷阱

檳州議會| 僅5受害者成功追回詐騙款項 曹觀友詳解退款法律程序

涉及網絡詐騙活動 6名男女被控

面書買雞蛋 點擊鏈接秒中招 受害者銀行 TNG錢被轉走

18歲華青首開銀行戶頭 竟被告知“9歲已列國行黑名單”

墜打工騙局困緬甸 第3批大馬受害者回國了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