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選前,時任檳首長許子根“奉命”上京,當時“超級黑馬”鄧章耀被傳為內定的檳首長接班人選。
那時,另一名熱門人選丁福南公開說,他已接獲民政黨領袖通知做好準備接替首長職,希望時任首長許子根針對此事(接班人)說清楚。
當時,有報章刊登這新聞時,配上丁福南的大頭照,打出這樣標題“我才是”,一時間,不少檳城人都對這個黨未戰先“爭”官的做法無不感到反感。
那一年,大選開出來的成績,民政黨兵敗如山倒,輸到一席也沒有,也失去了首長職。
14年後,馬華檳州主席陳德欽向檳人民保證說,大選一旦國陣執政,將由馬華議員出任檳首長職。
有多少人會因為聽到這樣的“承諾”,而在來屆大選把票投給馬華?
又或則,又多少人會因為陳德欽的這番“保證”言論,想來了14年前“我才是”的鬧劇,而再次心生反感?
還是馬華總會長魏家祥比較務實,聲明一切要等贏選後才來談,因為政治是現實的,連實力(議席)也沒有的話,要用什麽本錢和成員黨談判?
在檳州,檳民政馬華也好,檳行動黨也罷,每每大選都會炒作“華人首長職”,但不是每一次都叫好又叫座。
對於馬華來說,未戰選“承諾”,就如同明知敵對黨挖坑,還要往坑裏跳;對於火箭來說,炒作投國陣換檳巫統首長,也不見得大賣,尤其是火箭有過22個月的執政記錄,那時有華裔財長又有多名華裔部長及副部長,有多少華裔感受到公平對待?
所以,隻是龜笑鱉無尾而已,沒有誰比較“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