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有碰過“伸手將軍”,攤開手掌向民眾乞討。
過去的乞討者都有共同點,就是展示本身的“弱點”,像是年老、殘疾、小孩餓肚子等,希望能夠激發民眾的同情心,才能讓民眾心甘情願掏錢。
無可否認,有些人確實是因為走投無路,所以只能乞討,但有些卻是不想工作,隻想“坐享其成”,尤其是身體強壯的乞討者,一般上不會獲得民眾同情。
但近期,“伸手將軍”已經“進化”了,不再“單純”的伸手要錢。
他們會偽裝成和尚,利用民眾對宗教的信仰來“乞討”,借用宗教名義斂財。
近期在檳州各地巴刹或寺廟附近,就能夠看到這類假和尚的身影,他們大多為外勞,穿著袈裟拿著托缽向民眾“化緣”。
根據觀察,可能有些善信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還真有不少民眾掏錢放入托缽內。
或許這些乞討者已將自己“代入”和尚的身分,在“化緣”過程中完全不會有“羞恥”的態度,而是一副理所當然的向民眾要錢。
善信都會對和尚抱著敬重的態度,但若是對著乞討者假扮的和尚,也抱著如此尊敬的心態,那豈不是成了笑話?
這也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類乞討者的所作所為,會對佛教造成影響。
雖然當局已有采取行動,包括掛上橫幅提醒民眾警惕假和尚,也有教導民眾如何分辨真假和尚,但仍能夠看到有假和尚在向民眾要錢。
尤其如今正是九皇爺慶典,這些假和尚更可能趁著宗教節慶到處向民眾要錢,這種情況應該受到正視。
政府應與宗教團體應商討對策,來杜絕假和尚,否則一旦善信將真心錯付假和尚,未來不會再輕易釋放出善意。
最終的結果,就是造成冷漠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