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有效打擊公務員涉貪,有兩方面人士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個,當然是民眾。
如果遇到公務員,明示丶暗示,或公然索求“咖啡錢”,能不能做到一律不給,甚至是舉報?
如果90%的民眾都做到這點,當然是一級棒,因為隻要民眾敢拒絕丶敢舉報 ,即使小部分的公務員想要“咖啡錢”,也會有所顧忌。
這個方法很理想,但做起來似乎很困難,所以,才會有捉不完的“貪官”,不斷被揭發機製內存在的“貓膩”,每一次審計司報告揭露的種種弊端,就是最好證明。
第二個,高官顯要及政治人物。
高官總會說,涉貪者都會受到對付,絕不手軟。
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2018年後,不同政黨執政不同州屬,一些愛標簽自己執政州屬“廉潔”的政客,每每遇到反貪會查到自己人時,總是“理直氣壯”地問:“為何沒有對付對方?”
更甚的是,還有政客公然在群眾面前揶揄政敵說,“不是叫你不要吃,而是‘吃’少一點不可以嗎?”
從政治角度,這類談話,無非是要突出反貪會“不公”的一面,但這類談話卻在灌輸錯誤的迷思,“可以貪,但不要貪太多”。
事實可以如此嗎?當然不是,貪汙就是貪汙,那怕隻是貪汙1令吉。
最近反貪會一哥阿占峇基說,2019年至今共接獲多達919宗檳州公務員收賄丶濫權和虛假申報的投訴,情況令人擔憂,並稱檳州也錄得多宗虛假申報,即沒執行相關工作的人士提出虛假申報,這構成嚴重損失。
這番談話,對2008年執政檳州後,一直強調“廉潔丶透明及可信賴”的檳政府而言,無疑狠狠刮了一把掌 。
在這方面,檳州首長曹觀友回應得最得體,即檳州政府準備與反貪會合作,確保涉及貪汙行為的官員受到嚴懲,而不是叫囂:“拿出證據來!”
民眾不自覺,政客又不自律,要反貪打大老虎,還需走一段很長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