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得臘7日訊)每年雨季影響收成,再加上橡膠的價格越來越低,導致虧損,當時年僅26歲的蘇明提決定另尋出路,將橡膠樹推倒,改種黃梨界極品“MD2品種黃梨”,讓事業創下另一番景色。
現年32歲的蘇明提目前與妻子餘芷欣(28歲),一同經營超過70英畝的黃梨園。
蘇明提原本在新加坡工作,但因父親生病, 就回來接手父親的橡膠園地,但父親在他接管兩年後,即2013年去世,當時蘇明提才23歲。

然而隨著大馬每年都會面臨雨季無法割膠,橡膠價格越來越低,也缺乏工人割膠後,蘇明提就開始尋求其他出路。
蘇明提與餘芷欣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2016年至2017年,橡膠的價格越來越低,甚至低至一公斤1令吉70仙,如果聘請工人割膠還需與對方對半分,因此到手的價格隻有大約85仙。
“不止不能賺錢,還虧本。因為價格太低,許多工人也不願意割膠。”

餘芷欣說,當時吉州少數人種植黃梨,再加上看到MD2黃梨的潛質,因此他們決定把心一橫將橡膠樹推倒,種植黃梨。
她說,當時他們僅推倒大約3英畝的橡膠樹,用來種植黃梨。
她指出,他們當時還向馬來西亞黃梨工業部申請援助,在等待一年後,獲得該局提供的一萬棵黃梨樹苗。
“我們在等待援助期間,自己也購買了5萬棵黃梨樹苗。”

她說,他們在2017年8月開始種黃梨,MD2黃梨需要16個月的時間才能收成,首次收成大約在2019年1月。
她指出,收成分為兩批次,共收獲120噸黃梨。
吉打對黃梨需求高
餘芷欣指出,吉打對黃梨的需求量很大,許多人愛吃黃梨,他們當時收成的120噸黃梨,都賣給了本地批發商。
“MD2黃梨勝在香味濃鬱且果肉鮮甜,還有吃起來不會‘咬舌’,近年開始成為消費者及種植戶追捧的新寵兒。”
她說,這對當時的他們起到了很大的信心,看到了黃梨和橡膠價格的差距。

她指出,由於看到黃梨的價值,因此他們於2021年決定把剩餘的橡膠樹推倒,全部改種黃梨,如今他們的黃梨園地分布在吉打那卡和甘榜成登7個地方,土地面積大約有70英畝,種植大約20萬棵黃梨。
“我們現有的土地還未種滿黃梨,計劃在明年,提升至30萬棵黃梨。”
她指出,黃梨在旺季的期間需求量更高,如農曆新年、清明節及中元節,因此他們需要拿捏好收成的時間。
“我們的黃梨園每年大約都是在農曆新年期間收成,新年期間我們都沒有休息。”

MD2品種最貴
餘芷欣說,MD2黃梨比起市場上其他品種黃梨,屬價格最貴的,零售價大約一公斤7令吉。
她透露,種植MD2黃梨,關鍵在於泥土及選苗,礦物土地比泥碳土黑泥地更為理想,而吉打的礦物土種植的MD2黃梨,白利糖度可高達18至19度。
她透露,即使如今已有較多人種植黃梨,但所產出的黃梨還是不足應付北馬區的需求。
“以前吉打較少數人種植黃梨,吉州所吃到的黃梨大多來自柔佛州。”
她說,由於吉打種植的黃梨品質好,因此有吉隆坡的商家詢問他們是否有批發至該處,但由於產量不足,暫時無法提供。
她說,其園地還有大馬良好農業規範認證,如此就可將黃梨販售至超市。
她計劃在5內裏,將現有還空置的地段種滿黃梨樹,並將黃梨出口至國外。
從零開始 上網摸索
詢及從種植橡膠樹轉到種植黃梨的艱辛,餘芷欣指出,先生種了多年的橡膠樹,當時要改種黃梨,完全是處於零經驗。
“當時也很多當地農民想要嚐試種植黃梨,但無奈因為沒有經驗而放棄。”
她說,種橡膠樹需要7年後才可割膠,黃梨則預計約16個月就可收成。
她透露,由於缺乏經驗,因此先生自己上網查詢資料和報讀農業局的培訓課程。
她說,種黃梨需要定期除雜草,每3個月施肥一次,接著還需要放荷爾蒙催花。
她指出,黃梨是一次性收成的,黃梨在收割後都會保留株身,屆時株身會長出2至4棵的純種苗,他們會把這些樹苗種植在空置的地段。
“每棵純種苗的售價為1令吉50仙至1令吉70仙,若自行育苗,以每英畝可種植近千棵黃梨計算,可節省不少成本,多出來的黃梨苗還可出售,增加收入。”
報導/攝影:洪卉嬪
↓↓精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