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屆大選已經開戰,大部分政黨都已經推出競選宣言,也有不少政黨領袖向選民發表勝選後會落實的政策。
各政黨的競選宣言及承諾是”五花八門“,涵蓋全方面,包括民生、教育、經濟,以及衛生等等,向選民描述執政後未來5年的國家發展,希望能夠以此獲得選民手中的1票。
但在各種宣言及承諾當中,有1個是特別受大家關注,也是大部分人都能期待的,就是“放假”!
國盟主席丹斯裏慕尤丁率先宣布,一旦國盟在本屆大選中執政中央,將會宣布全國放假1天。
而國陣主席拿督斯裏阿末紮希在公布競選宣言時,也倡議雇員在生日當天享有“帶薪假”,以此肯定全國勞動階級的貢獻。
至於希盟,雖然本屆大選沒有做出特假的承諾,但在上屆大選時曾宣布若成功執政就會有2天公假,而在執政後,也將當年的5月10日及11日列為公假。
相比起其他的宣言及承諾,如承認統考或廢除大道收費,“放假”確實是最好的承諾。
不用花錢、不用顧及種族敏感、不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商量,隻需要在勝選後,首相開個口,就可以履行放假的承諾了,而且還會受到大部分人的歡迎。
但頻頻的放假,是否會讓人民將放假變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今,隻要有國人在國際賽事中勝出,就會出現“馬國明放假”的聲音,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國是最多假期的國家之一了,雖然沒人會嫌“公假”太多,但若政治人物經常將放假當作“籌碼”,是否會讓一些人養成“什麼事都要求公假”的心態“?
無論是哪個聯盟執政,若能做好承諾,落實惠民政策,遠比宣布放假好得多。
若能讓人民安居樂業,誰管你特假不特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