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碌了2周,第15屆全國大選就這樣塵埃落定了。在全國可看到的是國陣大敗,而贏得最多席位的希盟是大贏家。
然而若分開各個州屬來看,在吉打希盟是大輸家。
吉打此次沒有解散州議會,因此我們僅能從國會議席來看政局。
在第14屆全國大選,希盟贏得10個國席,當中有3席是來自土團黨,而伊黨贏得3個國席,巫統則贏得2個國席。
若扣掉土團黨的席位,希盟實際上是還有7個席位,但是在第15屆全國大選,希盟輸到剩下一個席位,即雙溪大年國席。
雖然贏了,但是雙溪大年的多數票僅有1115張票,差距不大,對比吉打其他國席的狂勝,雙溪大年其實差一點也保不住 。
吉州國盟在亞羅士打國席的多數票是最少的,但也有9931張,對比僅有逾千張的多數票實在不夠看。
希盟在吉州輸了那麼多議席,證明了他們看輕敵對黨國盟,同時也從未深入了解巫裔選民。
當初修改憲法,把投票門檻降低到18歲,同時讓18歲人民自動登記為選民,原以為這是個有利希盟的政策,但是成也年輕人,敗也年輕人。
據了解,許多巫裔年輕選民投選的是國盟,希盟忽略了巫裔青年的想法,忽略了國盟通過各種方式打入年輕人的心理。
雖然吉打州務大臣在他人的眼裡是個口無遮攔的人,但是在年輕人眼裡他是個很“real”(真)的人,致詞也風趣幽默接地氣,雖然他經常得罪人,但是他得罪的都不是年輕人,而是其他政治人物。
事不關己的年輕人聽了這“抵死”的言論,更容易讓年輕人從心底接受。
此外,國盟也很擅長使用TikTok這時下巫裔年輕人最愛的社交媒體,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更讓他們接受了國盟。
吉打希盟,真的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