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13日訊)籌900萬令吉買一劑天價基因藥物,隻為挽救無價的生命!
年僅17個月大,來自雪州莎阿南的小萌娃陳睿昕(Reese)患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此罕見基因病將使她逐漸萎縮、全身癱瘓最終危及生命,故必須與時間賽跑趕在2歲前治療,她急需籌募900萬令吉接受美國Zolgensma基因療法。
攝影:羅健傑


這名有著一雙黑溜溜大眼、肉嘟嘟小臉蛋,笑起來露出小米牙可愛笑容的女娃,至今還不會爬行,無法站立和行走,只能趴著。
寶寶雙親陳捷聖(47歲,汽車機油零件銷售商)和鍾瑋婷(38歲,會計師),去年7月10日喜迎小睿昕的降生,不料卻發現女兒到了爬行站立階段,依然處在趴著狀態,帶孩子求醫輾轉進行各項檢驗,最終在她14個月大時診斷患此症。
鍾瑋婷坦言,女兒目前下半身可以動,但無法行走、無力站立,上半段的身體、雙手及頭腦都能正常行動及運作;身體暫無疼痛,但做細膩的動作時手腳會發抖。
由於醫療費龐大,雙親根本無力負擔,故日前向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One Hope Charity)求助,該基金會今日為小睿昕召開記者會發動籌款。
一旦籌足,將趕在黃金時間內,馬上從美國越洋采購該藥物,運抵我國在馬大醫院進行注射治療,料耗時4個月內完成。
這是該會創立20年以來,首度籌募如此龐大資金數額的求助個案,治療此病症的有關藥物,是2019年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也是全球首個治療SMA基因療法,故有“世界上最昂貴藥物”之稱。

女兒患病 世界瞬間崩解
第一時間知道女兒患上罕見病症的消息,鍾瑋婷的世界瞬間崩解…… 尤其詢問醫生,此病症會否影響女兒的壽命?醫生給予肯定的答案“是”時,她瞬間崩潰了。
記者會上,鍾瑋婷和丈夫陳捷聖望著熒幕上,該基金會向媒體播放孩子的生活影片及在醫院進行物理治療片段,憶起難過之處不時轉身拭淚。
來到拍照環節,孩子因怕生而號啕大哭,鍾瑋婷心疼女兒之下更是數度掉淚,場面讓見者深感心酸。
鍾瑋婷說,今年9月2日得知女兒患病後更加難過,1個月多內她每天以淚洗臉,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從確診到如今踏上籌款之路,一路走來非常艱難。
“雖然傷心,但身為父母,只能為了孩子振作起來;就算國內沒有太多的資訊和專家,我和老公還是積極深入探討、收集相關資料、詢問海外同樣患有SMA的父母。”

非不治之症
蔡瑞豪說,該病症雖非不治之症,但需要龐大費醫治;盡管醫費天價,團隊在了解到藥物價格後著實嚇了一跳。
“然而生命無價,最怕是病了沒藥醫,既然此病有藥醫,那就希望大眾能協助挽救小生命。”
他指出,脊椎性肌萎縮症,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一種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導致肌無力、肌萎縮的罕見疾病。
“根據醫藥報告,小睿昕是患上SMA Type 2,如沒獲治療身體會逐漸變弱、無法行走、需要依靠輪椅,吞咽困難,甚至無法自行呼吸,需要依賴呼吸輔助器,壽命也會縮短。”
他補充,在這之前,該基金會協助過最高籌款額是120萬令吉,而基因治療療法要價900萬令吉已是堪稱天價。

在馬大醫院內治療 無需赴海外
小睿昕的父母早前東奔西波,尋找治療方案和資源,根據他們找到的治療方案及醫生的建議,最適合小睿昕情況的治療,是透過基因治療療法Zolgensma,並在馬大醫院內進行,無需到美國治療。
蔡瑞豪說,該藥主要針對運動神經元生存基因2(SMN2),施打後可激發寶寶缺失的基因,終生隻需打一劑,但必須在2歲前使用。
“此藥一劑的價格高達190萬歐元,折合馬幣約需約900萬令吉。”
他說,睿昕的生命,隻需一支針就能延續下去。
他說,國外的案例顯示,經接受該治療後的孩子可健康成長;小睿昕隻需要一劑即終身受惠,而隨即的輔助治療,包括注射藥及口服藥父母尚可負擔。
藥物天價 束手無策
小睿昕的父親陳捷聖和母親鍾瑋婷,兩人分別月入約8000令吉,但經搜索本地資訊匱乏,在網羅全球個案後發現SMA有治療方案,唯藥物卻是天價後,讓一家人束手無策,唯向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求助。
至於一般的複診費、醫藥費等,家人仍可負擔。
蔡瑞豪說,父母堅持為愛女尋找治療方案,不隻希望女兒獲得治療,也希望社會大眾關注該罕見基因病,盼衛生部得以資助相關病患。
“生命無價,父母非常努力挽救女兒,希望大眾捐助成事。”
他重申,基金會是唯一一個受到父母委托協助籌款的單位,故捐款者受促通過網站或該基金會的手機應用程序(APP)捐款,也提防及不要輕信冒名募款的單位。
“我們沒抽取傭金,大眾所捐每分錢全都用作小睿昕醫費。”

父母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
陳捷聖說,他和妻子鍾瑋婷都是SMA隱性基因攜帶者,兩人尚育有1名5歲的兒子,故之後將攜兒子進行檢驗。
“Zolgensma基因治療療法並非開刀、動手術,而是以此替代孩子所缺少的基因,醫生也不敢說此療法好不好,隻希望寶寶接受該藥物後能取得良好的反應,而國外有很多例子都有良好的成果,孩子會慢慢恢複。”
他說,小睿昕早前的檢驗過程,是經由抽取血液樣本後,送往美國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她缺少了相關基因,即脊椎性肌萎縮症,她沒辦法擁有原本應該有的運動神經元。
“所以她的下半身沒辦法得到發展,沒力、不能走動,連翻身都不行,沒治療的話,肌肉就會開始萎縮,慢慢的從腳部影響至心肺,呼吸吞咽成問題,慢慢的就會離開我們。”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小詞典
根據資料,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殺手。
患者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身體逐漸喪失各種運動功能,甚至是呼吸和吞咽,直至死亡。
SMA是一種由基因缺陷所導至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常規人群之中,不分男女,約每50個人中,就有1個是致病基因攜帶者。
父母雙方若同為攜帶者,每一次懷孕孩子都會有25%的幾率患病,50%的幾率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不發病攜帶者;此外,有25%的幾率,完全健康。
SMA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是1/6000-1/10000。
SMA的致病基因明確,經基因檢測,不但可以確診病患,確認攜帶者,配合產檢可以阻斷新發病例。
女兒患病 世界瞬間崩解
第一時間知道女兒患上罕見病症的消息,鍾瑋婷的世界瞬間崩解.,尤其詢問醫生,此病症會否影響女兒的壽命,而醫生給予肯定的答案“是”時,她瞬間崩潰了。
記者會上,鍾瑋婷和丈夫陳捷聖望著螢幕上,該基金會向媒體播放孩子的生活影片及在醫院進行物理治療片段,憶起難過之處不時轉身拭淚。
來到拍照環節,孩子因怕生而號啕大哭,鍾瑋婷心疼女兒下更數度掉淚,場面讓見者深感心酸。
鍾瑋婷說,今年9月2日得知女兒患病後更加難過,1個月多內她每天以淚洗臉,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麽走,從確診到如今踏上籌款之路,一路走來非常艱難。
“雖然傷心,但身為父母,只能為了孩子振作起來;就算國內沒有太多的資訊和專家,我和老公還是積極深入探討丶收集相關資料丶詢問海外同樣患有SMA的父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