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會就學,不懂就要問!成功不是必然的,不要因為生活環境,或別人的一句話,就被輕易擊垮。”
溫馨苑創辦人兼苑長華運棟博士,在1988年創辦推動人文教育的溫馨苑,從終生學習,到終生奉獻,帶動生命的真善美。
溫馨苑創苑迄今,為社會、企業、個人帶來無限助力,該苑開辦積極自我開拓課程,讓群眾能夠通過課程去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如此一來,才能夠活得自在及快樂。
華運棟指出,不管是動植物或人類,都有自我生存的本能,人們應盡情發揮本能,將本身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將生活過得充實及精彩,才不負生命。

他曾在《星檳日報》、《光華日報》、《南洋商報》、《光明日報》任職,與報界淵源深厚,但也正是因為這段長達逾20年的經曆,也讓他開拓視野,見多識廣,導致他擁有成立溫馨苑的想法。
在《南洋商報》工作的最後幾年,在太太及家人多番推薦及鼓勵下,他參加了一項以英語主講的個人成長課程,改變了他對許多人事物的看法與做法。

當時課後的第一個想法,“為什麼這麼好的啟發人性課程,隻有英文教學,而沒華文教學,若開辦華文課程,相信可以讓受華文教育的社群受惠。”
這份想法,在華運棟心中激發起一個願望,後來在朋友邀約下,他依然辭去安穩20年的報界工作,投入他理想中的人文教育工作,也開啟了其人生另一段充滿波折的旅程。
在新聞線上工作多年,讓他看到華人社會的苦悶,尤其是當時的環境,有條件的富人、專業人士、高學曆者,都想移居海外,反觀沒有條件者,隻好祈求神明保佑,將心靈寄托在宗教上。
“但我認為,人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由自己改造的。“

■開辦課程初期面對各種問題 從未放棄
個人成長課程可能產生非常兩極化的結果,因此華運棟在開辦課程時非常嚴謹。
他一直堅信不移的做人原則,是絕對不做對人、對社會有害的事,因此在成立推廣課程的機構,必須有兩項基本要求。
第一,機構必須以非營利為宗旨;第二,講師絕對不可以從學員身上獲取感情或錢財的利益,不管是與學員發生情愛關係,或私下銷售產品或服務,從中謀取私利。
但第一次開辦人文課程,僅短短兩年,就因人事問題,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華運棟並未放棄,而是吸取教訓,在1988年8月8日,正式注冊為獨資企業,溫馨苑也正式誕生。

溫馨苑創立後開辦”積極自我開拓課程“,這個課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是溫馨苑的核心課程,從單一的課程,逐漸發展成”成人班“、”中學班“及”小學班“。
談及創苑的目的,他強調,是以助人為本,以非營利方式經營,若有盈餘,只能用來發展苑務,或作社會公益,不得歸於私囊,苑所對專職夥伴的工作要求是認真、誠信及大愛。
由於溫馨苑定位為非營利組織,要為普遍平民大眾服務,因此課程收費偏低,盡管學員人數逐日增加,但收入並不多,而苑所的維持開銷,更是能省就省,用錢都必須三思。
這就是創苑初期的窘境。

■正式將溫馨苑改為私人有限公司 分作兩個部門經營
溫馨苑曾遭遇逼遷事件,但在經曆了這段低潮期後,華運棟將溫馨苑注冊的企業架構,由獨資私人公司(Sole Proprietorship),改為私人有限公司(Limited Company)。
當時,積極自我開拓課程參與者,主要是公司派來的員工,為了方便公司申請政府支付課程學費津貼,許多公司建議溫馨苑申請為人力資源培訓授證單位。
在獲得批準為華文授課的培訓機構後,華運棟當即定下方向,將溫馨苑分作兩個部門來經營,其中一個是人文部,負責文教及社會工作,課程收費以低價為原則,另一部門則是企管部,為企業規劃課程,並以市價收費。

後來,在2008年,他決定將苑長一職,交棒予企管部的負責人,也是自創苑時期就加入的夥伴,沒想到這名多年伴隨左右的資深夥伴,卻在他宣布交棒後遞上辭呈,令華運棟備受打擊,尤其該名夥伴所負責的企管部,是溫馨苑的經濟命脈,貢獻近60%的經濟收入。
年輕時期,華運棟不相信奇跡,也不信什麼怪力亂神,但隨著年歲增長,以及發生在他個人身上,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現象,才讓他從懷疑到相信,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在操縱宇宙間的一切。
在經曆資深夥伴的叛變事件,人事海嘯重擊後,溫馨苑的經濟來源大受影響,但天無絕人之路,檳島一家工廠為員工報名參加課程,且報名並非一堂課,而是全年的課程,而且還願意一次性付清全年人數的學費,對當時的溫馨苑而言,這筆錢簡直是天降甘露,來得及時。


■成立“心靈醫院”用正能量幫助求助者找到生活的意義
溫馨苑在2012年,靠善士捐款,正式購買兩間4層樓的現址,也推出期望已久的“心靈醫院”。
華運棟說,心靈醫院剛推出時,許多人都不明其意,因此他最常以一套說法解釋,“人身體受傷會被送到醫院治療,而心靈受傷則應送往心靈醫院“,這就是心靈醫院的由來。
心靈醫院目前提供兩項免費服務,即電話谘詢的溫馨線即面談的義診。

心靈醫院現階段已漸入軌道,有著許多愛心社工、心理治療師、輔導師、精神專科醫生及律師幫助,定期來到苑所,為求助者提供幫助。
求助者情況不一,溫馨苑作為第一把關,將會依據求助者的個人情況,為他們推介最適合的機構,去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華運棟指出,對於溫馨苑未來的展望,絕對不會就這樣止步於此,而是希望繼續為社會大眾建設一個心靈桃花源,讓擁有正能量的人士,在這裏陪伴求助者傾聽,讓大家能夠有一個,可以讓心靈真正獲得休息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