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12月,是疫情管製令大開放後,第一個年底假期,國人出遊“盛況”是可想而知,而作為國內最夯旅遊州屬之一的檳州,遊客人數已經恢複到疫情前,甚至比疫情前更爆滿。
可能是疫情後的旅遊報複心態所致,檳島在12月初就開始出現遊客潮,外地車牌更是處處可見。住在檳島的人常常開玩笑說,開車很怕遇到外地車牌,因為外地車牌駕駛速度之慢,是很考驗在地人耐性。不過,外地司機來到陌生城市,小心駕駛是無可厚非,並不會怪外地司機。
但是,在地人遇到旅遊巴士才是一件痛苦的事。檳島市區尤其是古跡區的道路並不寬闊,旅遊巴士川行其中,必定會引起後面常常的車龍,偏偏一些旅遊巴士又愛學私家車,鑽進小路,旅遊巴士的拐彎、進退行動,都影響了交通的順暢。
更令人憤怒的是,一些旅遊巴士不是隨意泊車,就是霸占了私家車的泊車位,一輛旅遊巴士所需的泊車場,至少是兩輛私家車的泊車位,而且旅遊巴士的體積龐大,泊車場的設計根本不是供旅遊巴士。
旅遊領域是檳州收入來源之一,州政府大力在推動和宣傳檳州旅遊業是沒錯,但是州政府有沒有為大量湧進的遊客做規劃?比如旅遊巴士可以停靠放載遊客的地點及供旅遊巴士的泊車位?
在沒有不愉快事情發生前,當局都不會認為什麽事情都是問題,但是往往事情發生了,才來“補漏洞”。例如峇冬加裏露營地的悲劇,其實是不是能夠預防?該營地也不是今天才出現的景點,但是卻在悲劇發生了,才發現有很多漏洞。
所以如果把旅遊業搞得有聲有色時,也別得意忘形,而忘記做應該做的規劃和管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