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今拿督馬興中局紳是許多社團的顧問,但他認為,社團領袖上台是偶然,但下台靠智慧,在參與社團多年經驗,他認為,社團最避忌有小圈子,否則再團結建立的社團,都隨時被毀於一旦。

馬興中談起自己加入社團緣起,是因他從15歲跟著父親做生意,年少時,父親參與了明修善社創社。
“父親在世的時候,我每個傍晚都會載父親去明修,一些老朋友也會聚在一起喝茶,父親在1973年去世,當時我22歲,其許多生前好友都在治喪期間吊唁,讓我深感感動。
在1974年,他參與明修善社職董初選,算是當時最年輕的職董,師尊隨後委任他財政要職,從那時候就一直為明修善社服務至今。

“那時候,我經濟條件還沒那麽好,當時工資也隻有約30令吉,後來也和友好,一起成立集友親善會,那也是我第二個參與的社團組織,第三個參與的組織就是雙溪大年鬥母宮。”
他說,1976年的衛塞節,區內組織聯辦衛塞節,他代表明修參與,當時雙溪大年有20多個社團參與,他獲選為慶典工委會主席,舉行了浩大的花車遊行,那時候請銅樂隊,也需要到吉南魯乃華民學校邀請,而當時才提起,大年那麽多華校,甚至學生有接近1800人的新民AB校,竟然沒有一所有銅樂隊。

“後來,在當時新民小學家協劉錦德號召發動,學校成立了銅樂隊。我當時還沒參與,因為還‘小’(經濟實力還不夠)。”
他指出,其性格外向,喜歡交友,後來也因為代表明修,參與雙溪大年華團聯合會,之後擔任23年的新民小學董事長。約10年前退位,也曾出任雙溪大年鬥母宮主席、雙溪大年華團聯合會主席6年等。
他說,出任雙溪大年華聯合會主席期間,他完成雙溪巴錫火葬場設施,為了能迎合當時的經濟能力,他把原本耗資400萬的工程,修改為100萬,初期設有2個焚化爐。

“那之前,本地還不流行火化,90%的往生者還是選擇土葬,雙溪大年也隻有暹樾有骨灰格,我也背負一些批評和壓力,但還是完成了。”
他說,火葬場建成後,本地人也無需舟車勞頓,到大山腳武拉必火葬場或其他地點火化,來到現在,殯葬火化也已很平常。
擔任新民小學董事長23年期間,他也帶領董事部完成了多項硬體設施計劃,包括興建圖書館、10間雙層課室、27間的3層樓課室,和15間的行政樓。
“我當時想要更早退下,但被要求能帶領到完成百年校慶,最後我也允諾,2012年完成校慶慶典後,就退下讓賢。”

至於雙溪大年鬥母宮,他認為神廟組織是他參與組織中,屬於比較複雜的地方,包括一些比較叛逆的青少年,在九皇爺慶典後,會無所事事溜達。
“慶典之後,若有看到這些青少年,我還是會勸他們去讀書,或去認真工作,他們的家庭背景等都各有不同,但我們還是可以去引導他們走正路,但也不要過度迷信。”
當時擔任雙溪大年鬥母宮主席他想要退下時,大家就要求他帶領完成2017年的掌璽盛宮慶典,因為這個慶典估計花費需要70萬至80萬,他也應允承擔,並在慶典後退下。


協助成立吉中中華工商聯合會
談起成立吉中中華工商聯合會,馬興中指出,當時是1999年,雙溪大年工業正蓬勃發展,包括有很多台商等到雙溪大年設廠投資等。
但基於地方上沒有個比較好的商會組織,因此也毅然決定一起發動號召成立。
“商會主要是協助商家,給他們更方便,包括一些文件需要蓋章等一些事務,更容易辦理,並以此來推動雙溪大年工商領域的發展。”
他說,當時也是他的社團事業“巔峰期“,除了是雙溪大年馬華區會主席,也是新民小學董事長和華團聯合會主席,恰好也看到雙溪大年在商會領域,確實沒有更好的組織來帶領,因此二話不說,就聯合本地熱心的商家一起發動,在2000年正式成立。
上台是偶然,下台是必然
對於在社團活躍多年,如今是許多社團的顧問,馬興中指出,作為華團或社團領袖,懂得時間退下和交棒,靠的是智慧。
他說,若能夠運用智慧,社團的人事摩擦或矛盾問題,就會少很多。
“參與社團,最主要是要如何跟大家配合,而不是在組織內搞小王國或小集團,因為組織對於社團非常重要,若有小組織存在,將不利於社團發展,會衍生派係,久而久之導致社團分裂。”
馬興中在許多場合,包括社團會員大會、華人大會堂會議等,常常會受邀擔任議長。
“當議長必須懂得局勢,要懂得控制場面,如出現狀況,就要運用智慧,在衝突時不要硬碰硬,速戰速決,才能避免衝突化大,最終對社團或組織造成破壞。”
他說,作為社團領袖,也必須要物色適合的接班人,給予機會發揮,在對的時候,適時退下,讓接班人可以更好的接軌,社團才不會出現斷層。
他說,確實現代年輕人比較不熱衷社團,但他認為隻要有心去推動,去接觸,也可以吸引年輕人加入社團組織服務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