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黃美玉
年齡:74歲(出生於1948年)
貢獻:1995年開始參與慈濟,在1996年末開始擔任雙溪大年慈濟的環保組長,並設立慈濟環保站。20多年來,不畏辛苦,積極推動環保和回收意識。
在兒子的小學老師已故範月英的的介紹下認識了慈濟,黃美玉從一個大多時候隻是在丈夫的店幫忙顧店,生活圈子簡單的母親與太太,成了雙溪大年慈濟設立環保站的重要推手,在雙溪大年的社區,推動環保工作。
黃美玉是已故商人李惠輝的夫人,來自北海,高中畢業後就協助家族生意,也就此認識了丈夫,當時後者是公司員工,兩人也從同事變成了夫妻。

兩人結婚後,李惠輝到雙溪大年創業,黃美玉則因為必須教導其他人管理家裏生意,隻有周末才能搭巴士到雙溪大年與丈夫相聚,直至丈夫的生意穩定後,才正式定居雙溪大年。
黃美玉說:“我的生活其實很簡單,朋友不多,多數都在丈夫的店協助打理生意,而在1995年,孩子的老師範月英,介紹慈濟給我認識。”
“範老師滿心熱血,想要在雙溪大年推動慈濟,我一開始,多數也隻是協助她找人捐錢,維持了約1年。直至1995年末,到檳城觀賞了慈濟為了籌辦洗腎中心的演出後,我當下深受感動而掉淚,看到播出的上人的說話,感覺已經認識很久,演出結束後,我從此真正參與慈濟工作。”

她說,當時一開始,雙溪大年包括她在內,隻有6名慈濟師兄姐,北海還有一人,他們每個周末都會到處去訪視感恩戶。
“我認人很差,但擅長認路,而範老師就很會認人,不擅長認路,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我們就這樣互補,到處進行訪視。”
但雙溪大年慈濟開始初期,並不多人,因此當年的開荒,是相當艱辛。

■ 懵懵懂懂 成了慈濟環保組長
在參與慈濟後不久,範老師提議設立環保站。
黃美玉透露,那時候範老師說,設環保站的話,一個月隻需要一天,而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黃美玉就懵懵懂懂接下了雙溪大年慈濟的第一個環保組長任務,環保站也在1996年成立。
“範老師在說服我擔任環保組長時,隻是輕描淡寫一個月就一次活動,不會太忙,但擔任之後,我發現是‘入坑‘了。”
“因環保站設立後,民眾就會隨時拿來資源,誌工卻不是天天來,因此我必須每天為環保站忙碌收拾,但我還是秉承歡喜心,把環保站做好。”

她說,在90年代,民間環保和回收意識都很薄弱或毫無認知,而慈濟開始推動時,都是透過回收活動,逐戶去通知,登門解釋,走入社區去征求。
“我去銀禧花園晨運,也帶動友族一起環保。”
“記得有一次最大型的回收的是在麗雅花園,當時誌工人數還不多,也隻是回收舊報紙,幾乎都把10輪羅厘載滿。丈夫是我參與慈濟後,我永遠最強的後盾。當環保工作需要用到羅厘時,他二話不說,叫我拿店裏的羅厘去用。”
她說,包括她在內的最初幾個人,即郭濟匡、林建保、羅水蓮、連楚萍、鍾梅枝和陳鳳菊都考了手牌,就因為需要載送回收物資。
“經過這麼多年,環保中心從空曠曠,連個蓋都沒有,到有了現在的規模,參與的誌工也越來越多,都是值得欣喜的。”

■ 年末回收物倍增 盼民眾諒解誌工
黃美玉也指出,每逢年末,環保站的工作量是倍增,此時難免會有一些義工,可能會因為工作量大變得暴躁,語氣可能不太友善。
“很多誌工包括我,常常忙到連除夕都還必須在資源分類,在環保站忙進忙出。”
她說,若更多人可以提前把回收物送來,不要那麼“最後一分鍾”,那麼誌工的工作就可以減輕。
“正如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合心幹事馬瑤翔律師說的,環保站是讓大家修行的地方,包括捐獻的大眾,誌工和收購物品的商家言行舉止。”

她說,逾20年在慈濟環保站回收擔任誌工,也相信是長期搬動物品,尤其是當年也沒有重視動作姿勢,身體也出現背痛腳痛問題,她也在過去數年,逐漸淡出環保站事務,也讓其他人接手。
■ 舉辦3次大型義賣活動籌款捐洗腎中心
除了環保,黃美玉也透過慈濟進一步接觸素食,也曾3次舉辦大型莪素食義賣會,為洗腎中心籌款,並得到雙溪大年民眾的大力支持。
“每一次的大型活動,也一直在為雙溪大年慈濟引入更多有心人,這股力量也越來越大。”

黃美玉說,無論是環保活動還是其他素食義賣等活動,她堅信證嚴上人所說,即“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而有願放在心理,沒有身體力行,就如耕田沒有播種,一切事就不能圓滿。
“隻要大家一條心,事事都能如願進行。”
■ 生活的改變 拜拜不燒金紙
黃美玉說,沿襲了長輩的傳統拜拜習慣,她是一個喜歡和講究拜拜的人,如每年初九拜天公也會折大量的金銀紙拜祭,但隨著參與慈濟並更重視環保後,這些燒金紙和燒大香的習慣也逐漸改掉,如今唯一戒不掉的,是拜“後尾公”的習慣。
她也說,其實從一開始參與慈濟,開始接觸一些離世的個案,若是還未參與慈濟,這(助念)對她是一件很害怕的事,但一直聽取上人的教誨,後來也都克服了這些心理障礙。”
“一開始要出門助念前後,都會有一些‘儀式’,如回家要衝花水等,最後這些習慣都在生活中消失,不再害怕,也百無禁忌。’”
黃美玉說,在參與慈濟後,她也變得外向,也會跟隨丈夫參與李氏宗親會活動。
黃美玉也勉勵大家能在生活中實踐環保,共同嗬護地球。

■靜思語帶來正面影響
繼續推廣素食和環保教育
她說,慈濟的靜思語對她帶來正面影響,包括“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知福惜福再送福”、“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沒有做不成的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如今,卸下了環保站組長,黃美玉依舊沒有閑下來,也繼續與師兄師姐辦起“開心素”,偶爾繼續透過接收訂單方式,推廣素食之餘,也把盈餘捐給慈濟。
她謙虛的說,雙溪大年慈濟環保站能走到今日,並非她或數個人的功勞,更重要是很多人對這個環保站的認可和支持。
“未來,慈濟還是會繼續在雙溪大年推廣環保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