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簡
APP
主頁 > 企業精英

【儒商典範】通源從家族生意 成逾10億營業額大企業 洪本銓:商業決策 需掌握數據 非靠運氣

文 文 文

通源工業1942年在雙溪拉蘭起家,最初隻是售賣加工包裝茶葉,60年代開始售賣咖啡。

在1964年中五畢業,20歲進入公司,至今78歲的通源工業執行董事拿督洪本銓,見證了通源從家族企業的蛻變過程,在2020年疫情打亂世界經濟腳步,通源在2021年財政年,依然交出12億令吉亮麗業績。

洪本銓在接受《中國報》團隊采訪時,娓娓道來,分享這個以家族企業開始的公司,能在過去80年,一直跨進的重要元素。

通源在吉中雙溪拉蘭為起點,1942年二戰時期,由其先祖父洪通源創立,早期售賣加工包裝紅茶。

“祖父本來在檳城擔任茶葉銷售員,二戰時期失業,向嶽父借50令吉,從騎腳車開始經營茶葉生意,業績不錯。”

通源在慶祝創業75周年,成立了牛頓研究和發展中心,以測試運輸產品的鞏固性。

他說,在1948年,父親拿督洪敦清和叔叔拿督洪敦炳加入,“通源公司”正式注冊商號,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來到在60年代,交通逐漸便利,外地茶商北上競爭,通源的茶生意要受影響,父親認為不能毫無行動,因此決定增售咖啡,從一開始請人炒咖啡,6年後設廠。”

“我在1964年中五畢業,就加入公司,當時公司業務已穩定。”

■1961年代曾虧損經營需借貸周轉

洪本銓說,在他加入之前,1961年通源業績表現並不如意,全年營業額隻有3萬5000令吉,公司處於虧本窘境,叔叔被迫跟人借3000令吉周轉。

“當時我還年少,也看到他們(爺爺、父親和叔叔)在討論,但那次之後,長輩也體悟儲備金的重要性,其後公司業務進行重整,再逐入佳境。”

“在我加入時,情況已好轉,公司已有3輛客貨車。”

洪本銓說,那也是通源創辦至今,首次和唯一面對虧損。

通源工業有限公司外觀。

■多元化發展涉入塑膠產品買賣生產

在1969年513事件後,時任馬華總會長已故李三春號召華裔須振作,也勸華裔中小企業,應朝多元化發展。

“就是這句‘多元化’,通源也開始琢磨要做什麼,當時,就從泰國入口吸水管和尼龍繩等與咖啡店有關的貨物來賣,一年後,通源以2萬5000令吉,從泰國購置2台機器,投入生產尼龍繩和吸水管,公司成長迅速,通源幾乎每年都增購機器設備。’”

他指出,當時會選擇塑料行業的尼龍繩和吸水管,其實並非偶然,而是靠對市場的分析。

通源工業捐助20萬令吉給予雙溪大年新民獨中。左3為洪本銓。

“70年代,我從一個茶代理了解了大馬茶葉消費市場的數據,當時大馬人口少於2500萬人,每年茶葉(紅茶)市場有9000公噸,但國內最大的兩家公司已占半,以當時價格來算,能分給國內逾百家華裔茶商的市場,隻有區區8000萬令吉。”

“從數據分析,若通源要繼續隻是經營茶和咖啡生意,來維持好幾個家庭的生計,未來會很辛苦。”

“那時候塑料也是新產品,我們就先引入吸水管和尼龍繩售賣,了解市場反應。”

“但做生意,一定要有數據,也要懂得分析,而非隻靠運氣。”

■80年代投入包裝塑料 93年開始出口

洪本銓指出,在80年代,工業迅速發展,產品包裝材料如塑料包裝,彩色商標塑膠袋等需求倍增,通源也開始生產此類產品,並銷售至食品工業、木材工業和電子業,業務大幅增長。

他說,但到了90年代,中國開放經濟,大馬的工業就好像中了癌症,既沒有倒退,但也很難前進,通源亦感受到經濟環境不對勁,就在1993年開始出口。

他續說,在1997年,通源開始投入生產拉伸膜,當時每月產量2000噸,外銷海外。

“在1997年12月19日,通源工業在大馬股票交易所第二交易板掛牌,也幸運了趕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前最後一艘船,獲得超額認購。”

拉伸膜是通源工業最重要的業務,含括了工業和家用產品。

他指出,1998年的風暴,令吉貶值對於當時已有出口業務的通源是有利的,當時中東開始生產塑料原料,導致本地原料價格供過於求下滑,因此通源業績從風暴開始到2001年,業績都表現良好。

直到2001年6月,通源提升至股票交易所上市,同時在蘇州設廠,生產垃圾袋和拉伸膜。

■2008年金融風暴打擊最大

洪本銓指出,通源上市之後,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對公司打擊最大,當時油價大跌,通源當時有1萬5000噸庫存,這讓公司蒙損3000萬令吉,財務嚴重受挫。

“那一年到9月,公司尚有盈利逾2000萬令吉,所幸最終虧損的3000萬,可用2年抵消,因此2008年財政年,通源尚有500萬令吉盈利。”

通源工業放眼在2027年,達到20億令吉業績目標。

他說,那時候通源的中國公司,也因為政策改變收入銳減1200萬人民幣,加上銀行迅速收傘,對通源是雙重打擊。

“風暴一來真的不是開玩笑,但所幸通源多年來都秉承儲備金政策,也獲得供應商的支持和協助,通源熬過了。”

“故此,任何生意都須有儲備金,以未雨綢繆。”

■對家人員工要公平透明

洪本銓指出,在公司管理,尤其是人家常說家族企業通常難過三代,因此通源能四代傳承,都是以透明和公平的態度,進行管理。

“這些製度,早從父輩定下,家族企業要透明,因為任何不透明,就可能引發誤會或日後的抱怨。”

至於“公平”,則對家庭成員或員工都一樣,誰貢獻多就得到更多福利。

“領導者和成員,都不能有私心,大家都努力拓展公司業務,讓蛋糕就越來越大,才能一起有福同享。”

洪本銓(右7)是吉中福建會館署理主席,2022年參與青年團舉辦的高爾夫球友誼賽。

■洪本銓:產品都有生命周期

熬過了2008年的風暴,通源的生意平穩發展,然而在2013年,通源投入拉伸膜生意已近16年,當時拉伸膜產品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已顯示下滑。

“這並不代表它(拉伸膜)被淘汰,隻是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

“拉伸膜的拉伸度非常重要,當時舊機器無法賦予產品增值潛能。”

■找到先進機器投入生產33層奈米科技拉伸膜

“2014年,我在歐洲買機器時,也‘遇見’33層奈米拉伸膜’的新機器。那個機器每小時產能可達3公噸,當時我就知道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回國兩周後就定了第一台,2015年開始生產。”

其後,通源不斷再增加新機器,如今(2022年9月)已有8台新機器投入作業,加上十多台舊機器,還有2台等待交貨。”

2017年,通源也成立了亞太第一家擁有Dynamic Lab的牛頓研究和發展中心,用來測試產品。

2016年,洪本銓代表通源工業從時任第二財政部長佐哈裏手裏接領最具代表性企業大將“國際金鷹獎”。

他說,奈米科技生產線不隻為公司帶來利潤,也協助顧客降低成本,達到雙贏成效,而通源在2021年,通源營業額突破10億令吉。

2022年通源迎來80周年,也投入生產67層奈米拉伸膜。

他說,一台新的大型機器,可為通源帶來年均8000萬令吉營業額,因此通源要透過拉伸膜到8億令吉營業額,肯定可行。

“這也是為何我們敢敢說,我們有信心可以達到20億令吉營業額,這個目標也一定會達到。”

■新機器投資門檻高每個決定需考量至少10點

洪本銓說,盡管目前顯示全球市場有放緩,但通源還是有一定的信心,主要是因為高端機器昂貴,加上馬幣貶值,一台機器需要投資約3000萬令吉,入行門檻高,因此對公司還有利。

“我們的每一個重要決定,都必須看很多因素,至少有10個不同的點,除了設備,原料最重要,包括發展潛能,可否有新的作為,領導者都須掌握。”

目前,通源也開始涉足生產一些供應等本地市場產品,如複合薄膜和面包袋等。

“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技術,看似簡單,但真正要進去,還是需要‘付學費’。”

■沒有失敗是好事有失敗也不是壞事

洪本銓(中)在2019年雙溪拉蘭中華學校的兒童節上,與學生一起共切蛋糕。

洪本銓說,作為父母長輩,若孩子在‘學習’路上失敗,隻要不是傷到元氣,損失一點是不要緊的。

“父母要給孩子機會學習,不要因為一時失敗,就批評。”

“小至經營一家咖啡廳,也處處是學問,要累積經驗,也先去打工,先磨練,至少知道要怎麼做。”

“教育固然重要,但學習過程更為重要。”

他說,當然,孩子在學習經商或創業的過程,沒有失敗是最好不過的,但有失敗也不是壞事,就當做是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

他也指出,此前或許以5年計劃可以應付企業發展,但現在的市場瞬息萬變,規劃周期可縮短至3年。

作為吉中象棋公會顧問,洪本銓(右2)一直支持象棋運動。

■企業產品對社會的貢獻

通源所生產33層、55層和67層納米拉伸膜,產品更薄,可節省運輸空間,達到節省運輸成本,產品更耐用,確保貨物包裹的穩固,加強了公路運輸安全,也減少了碳足跡。

此外,綠色奈米產品使用高達30%的再循環材料,拉伸膜也獲得國際可持續認證(ICSS PLUS);塑料袋也取得GRS(全球回收標準)的認證。

通源綠色產品系列的無紙管手卷膜,減少了用紙量;公司配置太陽能配備,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2年7月,參與由能源與天然資源部推出的綠色電費計劃(GET),透過訂閱綠色電費計劃,履行在減少碳足跡方面的環境、社會與治療(ESG)承諾,除了是吉打最大用戶,也躋身全馬10大綠色電費用戶。

除此,洪本銓和通源集團,在過去多年來,一直熱心於慈善工作,捐助的對象含括教育、文化、體育、宗教等多個領域。

高興
高興
驚訝
驚訝
憤怒
憤怒
悲傷
悲傷
關懷
關懷
人氣瀏覽
Icon
本网站将存储和使用您的 Cookie 数据,以改善在我们网站上的体验。
同意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