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在人生的路上,我深信“以德渡人先渡自己“的道德倫理,我一直相信師尊在保佑我,冥冥中似會有貴人相助,讓我在過去40多年,都可以安然度過,走得平順,也能夠回饋社會和教育。
拿督李記汶局紳在1956年出生,來自峨侖新村的務農家庭,下有一個弟弟和2個妹妹。
基於家裏隻靠父親李亞榮一人工作養家,李記汶隻讀到初中二,在14歲就輟學,並踏入社會開始工作。
李記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峨占必叻一間雜貨店當學徒,薪水隻有30令吉,但雜貨店的工作繁雜,包括清潔、接待客人、處理賬目、送貨,他天資聰穎,也非常好學,於是他很快掌握了店裏的運行,也從這裏累計了經商的最早經驗。
後來,一個從事泥機的同鄉推薦他去當挖泥機司機,雖然工作辛苦,但薪水更高,基於李記汶勤勞肯做,沒多久就成了“頭手”。
.jpg)
1980年代,李記汶在24歲時開始經營小型貿易和運輸生意,事業開始逐步發展,也轉到舅舅的磚廠工作,其後有機緣與範坤源、楊成基等人合股成立磚廠,成了股東。
基於李記汶對於磚廠的操作和管理時分熟悉,就負責了新公司的承包工程,2年後賺到了第一桶金,買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輛羅厘。
1986年,隨著磚廠其他股東人年事漸高,李記汶也在前輩的鼓勵下,全資接手磚廠生意,並改名汶磚廠有限公司。
“高峰時期,州內有約14家磚廠,而我也曾擔任吉玻磚廠公會會長,但目前州內只剩下2家。”
他說,80年代末至90年代,政府頒發很多小型工程,磚廠的生意也大好,他開始擴充廠房,事業如日中天,也開始涉足種植業和成為發展商。
“至於金鉆生意,我在40年前開始入股,但沒直接參與,政府對於當行執照核批很嚴格,也有許多限製,在機緣巧合下,我申請到執照,也就開始真正投入其中。”
.jpg)
李記汶深諳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讓3子1女都留學海外,成人成才,自己也積極進修英語,提高英語溝通能力,好學不倦精神值得後輩學習。
他重視孩子,但不溺愛,所有孩子小學在莪崙中華就讀;中學則在大年新民華中就讀,與峨侖有距離,他讓孩子出外租住,因此其子女都更早學會獨立,也因為自小家庭教育的良好紮根,也無需他多加操心,一畢業就到國外深造,現在各有成就。
他也重視家庭,即便再忙碌,也不忘盡孝,母親年事已高,他依然會每周2次,從大年到峨侖陪伴母親,以身教和實踐,將中華文化孝道美德傳承子女。
■參與德教逾40載任總會長8年推廣德育班
李記汶因約40年前,即20多歲開始參與峨侖紫津閣,也從紫津閣的從草根職位開始做起,直至去年卸任德教聯合總會會長。
“我從紫津閣青年團,開始擔任團長,副閣長、後來升任紫津閣閣長,之後進入總會,也擔任了8年的總會長,目前是馬來西亞德總永久榮譽會長兼會務顧問。”
他說,透過參與德教會,也可以無形中參與了許多慈善活動,也更重視修身養性。
.jpg)
“這一路走來數十年,我認為做人要有誠心,而每次遇到難題時,無形之中都會有貴人相助,我相信是師尊的保佑。”
他說,數次的經濟衰退或風暴,他幾乎感覺沒事,還可以照常去打高爾夫球,反而是這次的新冠疫情,他才比較“有感”。
在擔任德教聯合總會會長時,李記汶推廣了德育班和捐血運動。
“我們鼓勵更多德教會加入總會,也以撥款方式,鼓勵不太活躍的德教會,可以舉辦捐血運動,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德教會,並親近德教。”
“若有友閣需要籌款,我們也會給予撥款,在我成為總會長到卸任,友閣的總數也從120多提高至150多所。”
他也指出,德育班也是其積極推廣,旨在以更輕鬆簡單的方式,從孩子年幼就開始吸收和貫徹道德思維。”
.jpg)
李記汶從擔任署理總會長至卸任總會長後,也踴躍出席各屬會的活動,也會出國出席德教活動。
“所幸我的家人能夠諒解和包容我,讓我可以積極去參與和推動德教活動,加強總會和友閣之間的情誼和了解。”
.jpg)
■與家人朋友共勉
李記汶時常與家人朋友共勉,做人必須不厭不倦的追求仁義道德,因為道德修養是做人的共同根本。
“我也勉勵家人孩子,人勤則健、家儉則興;秉持正念,安享晚年。”
“處理大眾事業或自己的企業,凡事求同理心,求合理,隻有保持正道,一切和氣必能順暢。”
.jpg)
他也指出,人生在世其實不長,不應身貴而見人,不以自見而為眾。
他說,世界科技昌明,變化太快,生活條件很好,但大家也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才不至於與社會脫鉤,秉承“活到老,學到老”。
除了德教和華教,李記汶也是中華內外丹功吉中區顧問,也是吉中李氏宗親會榮譽顧問和新宗祠大廈的建委會主任。
■熱心教育 2002年起任峨侖中華學校董事長
李記汶從大兒子就讀一年級開始,就加入峨侖中華學校家協,除了擔任十多年的家協主席,他在2002年出任董事長至今,已經20載。
他用真心誠意對待每個人,當中包括了當時受訓畢業的老師薪水不多,也需要4至5個月才能發薪,而不忍老師受苦,李記汶自掏腰包,先墊出老師的工資,舒緩新老師的窘境。
凡是學校有任何需要,李記汶幾乎都是竭盡所能,也讓他深得老師和家長的讚許,2002年,李記汶出任峨侖中華學校第6任董事長,繼續為中華服務貢獻。
參與峨侖中華董家協,最讓他欣慰的就是協助完成了遷校大計,即從市區,即位於主幹公路和鐵路之間的舊校舍,搬遷至現有峨侖城市園校址。
“遷校大計共耗時3年完成,當時我是家協主席,5英畝校地是由時任州行政議員拿督巴杜卡馬興鬆向州務大臣奧斯曼阿洛爭取下,得以特價購地。
他憶述,當年遷校籌款並不容易,一直面對錢不夠的問題,但在大家眾誌成城下,耗資300萬令吉的遷校大計順利完成;新校園共有24間新課室和行政樓,也有了美輪美奐的多元用途冷氣禮堂。
他說,新校園的校地面積,比舊校舍的1.75英畝的大了近兩倍,學生有了更舒適幽靜的校園,也有了草場,學習環境大大改善。
“峨侖中華學校在今年(2022年)2月也舉辦了百年校慶,雖然校慶因新冠疫情而被推遲,但慶典辦的非常成功,尤其慶典工委會也有不少青年參與其中,搞得有聲有色。
“壓軸的校友日活動,讓許多校友可以再度回到學校,重溫昔日美好光景,而從青年工委全力配合,這股凝聚力,也正是華教傳承薪火最重要的元素。”
他也勉勵新生代在忙碌於事業家庭等之餘,也能繼續護持華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