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召車調整收費製度,引起社會關注,而我國的公共交通係統,也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替代方案。
幾年前,電召車開始慢慢盛行,同樣性質的德士,反而沒什麼消費群眾,大家選擇電召車的主要原因,莫過於相較於德士來得便宜的收費,而且在使用應用程序召車時,能夠看到司機的資料,讓使用者較為安心。
然而,隨著大馬的電召車市場被某個電召車平台主導後,原本的優勢丶優惠都逐漸減少。
在沒有交通的情況下,除了電召車,難道就沒有其他方式?
若身處雪隆一帶,可能還是可以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丶通勤,但其他地區的公眾,又應該如何是好呢?
檳州推出珍珠卡計劃,目前更是免費提供,鼓勵民眾乘搭巴士。
搭巴士可減少公路上車輛,乘客也可利用這段空檔,去聽聽有素質的播客(podcast)丶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甚至是偶爾放鬆心情,看看窗外的風景,讓生活慢下來,豐富起來。
有朋友曾分享,上周因車子送修,打開電召車的手機應用程式,想要前往3公裏以外的購物廣場,豈料車費竟然需要19令吉!
看到如此高的車費,朋友隻好選擇替代方案,嚐試用穀歌查閱了巴士站的路線後,決定搭巴士前往購物廣場,全程耗時約45分鍾,中途有換線乘搭另一輛巴士,但
兩張票加起來僅需2令吉80仙,與電召車相比,節省了16令吉20仙!
目前,檳快捷通正在努力改善公共交通係統,包括會播報車站名稱,而車站也會放置二維碼,讓人可掃描後,掌握巴士抵達時間。
若路線的規劃能更完善,包括能涵蓋各類設施,如圖書館,或更好規劃銜接的路線,相信將會吸引更多人乘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