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失左手 锺亚汉用单手拼一生 92岁依然辛勤务农种甘蔗
(大山脚26日讯)手残志不残,他用单手“拼一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92岁华裔老翁锺亚汉,在40多岁那年,有一次跟罗厘外出送货时,因意外断了左手,从此少了一只手却没自暴自弃,反而“一只手当两只手用”,从事各种劳力工作,单手扛家计养家糊口,如今即便高龄92岁,也仍辛勤劳作,务农种植甘蔗过活。
摄影:罗健杰


居住阿儿玛快乐花园的锺亚汉,在住家附近种甘蔗,甘蔗历经7至8个月时间生长后,今已可供应大年初八晚拜天公作为供品膜拜用途,年初六将有一贩商到来收购所有约60至70对甘蔗。
锺亚汉也是大山脚阿儿玛港门天宫坛的庙祝,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意外发生后,他什么工都做,不计艰苦,包括吃重的水泥工、清明节到墓园除草等,当年孩子年纪尚小,必须努力找生计。

“年轻时,我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木板厂、割树胶等;最近10多年才开始务农,种甘蔗等。”
锺亚汉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却相当健壮,尤其视、听力丝毫无损,每天早上骑脚车到巴刹买菜,随后便骑脚车约15至20分钟,到逾1公里外的庙宇打理,担任庙祝也已有30年光景。

他原来并不会骑摩哆和驾车,连一张驾照都没考;年轻时,为谋生还从阿儿玛骑脚车,远到高渊工作剥椰皮。
他说,自己平时不烟不酒,吃菜多、肉少,但“无辣不欢”,每餐饭菜必配小辣椒才能下肚;虽有高血压及吃药控制,但没戒口也没挑食。
他补充,每天晚上10时就睡觉,早上6时起床,没有运动爬山的习惯,只是骑脚车代步及步行。


见证阿尔玛时代变迁
锺亚汉幼时居住在马章武莫,鲜少离开该地到别处去,更见证地方上时代发展洪流,尤其阿尔玛从当年到处都是园丘、椰林、橡胶园的景象,如今变成屋业发展林立的盛况。
“当年,一盘炒粿条才卖3仙。”
目前与妻子和一名孩子,居住在快乐花园的锺亚汉,自他出生以来,便是无父无母,小时候是由大姐照顾,长大后与妻子周水午(83岁)育有4男3女;其中一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已逝世。
锺亚汉上有1姐3哥,自己在家中排行最小,哥哥和姐姐也都已逝世;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自己和妻子在家生活,栽种甘蔗也为赚取一些收入过活。
忆起当年的意外,他说,当时在木板厂工作,跟罗厘送货时意外自行翻覆,左手的前臂因而断掉;当时,医生告知,左手的前臂已衔接不回。


甘蔗要有头有尾
锺亚汉说,拜天公所需要的甘蔗,必须是“有头有尾”,不能有头无尾,即要有叶也有根,要高、要直、要肥。
身为客家人的他,妻子周水午是福建人,故家中从前就有拜天公的习惯。
往年,他都是自己卖甘蔗,唯今年已有一名贩商提早预订收购所有的甘蔗,园内可收成60至70对,如今再有人来询问,已没货可给。
“去年我卖甘蔗供应年初八晚拜天公用,价格是每对20令吉,去年卖出40至50对甘蔗。”
他说,平时没有拜天公,就供应给巫裔甘蔗水饮料小贩,每公斤才卖70仙至80仙。
他坦言,由于空地越来越少,又需要大量水源灌溉,且要除草打理,如今越来越少人愿意种甘蔗了,因此甘蔗园也越来越少,附近一带只有他还在继续栽种。
报导/摄影:罗健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