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南8日訊)光育華小獲得檳州政府2023年製度化撥款21萬令吉,成為獲得最高撥款的學校,同時助力該校進駐已設有國中、國小、淡小、學院的峇都交灣地區,完善化當地教育體係。
“珍珠快訊”今日報導,州政府日前發放上述撥款,作為威北縣光育華小遷至峇都交灣的建校用途;武吉淡汶區州議員吳俊益認為,該校進駐迅速發展的峇都交灣新城鎮,將完善化當地的教育體係。


“峇都交灣是檳州第3個衛星市,是檳州重點發展區域,此舉無疑成為該區發展的新裏程碑,在發展新城鎮的申請規劃準證上,一般上都會列入國中或國小,作為其中發展項目,甚少見到有全新華小出現。”
他說,該校同時獲得州政府給予市值1500萬令吉、共6英畝的新校地和永久地契,這是民聯至希盟政府執政期間的一大突破;目前,當地已有國中、國小、淡小和學院,加上光育華小後,當地的教育體係已趨完善。

他估計,峇都交灣新城鎮到了2035年可達15萬人口,作為當地入讀華小的基本需求,人口中的40%或至少6萬人需要是華裔;目前,峇都交灣共有180家工廠已投入操作,許多也是家長的工廠職員,仍往返於該區和以外的地區。
“華小竣工,有助家長們減少往返,隻需把孩子送到鄰近的光育。”
他補充,峇都交灣已吸引不少人購置房地產,銷量反應良好,唯獨入住率仍低;不過,隨著該區基本設施逐步完善,料將有更多的人搬遷至峇都交灣居住和工作,而孩子也有機會在當地求學。

董事會:大大的鼓勵
光育華小董事會總務許萬展說,該校獲檳州政府發放最高撥款,即21萬令吉,對該校是大大的鼓勵。
他接受“珍珠快訊”電訪時說,這有助於該校在推動建校工作上,更具信心,他感謝檳州政府向來對華小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而華社的熱心人士,一直以來都給予該校很大的幫助。
他透露,光育華小的建校工程,預計需耗資1800萬令吉,目前建校基金已籌獲約700萬令吉,盡管離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但相信在華社熱心人士及校方努力下,能一步步達成籌款目標。

6月或7月之間動工
許萬展說,光育華小新校舍預料會在今年中旬,即6月或7月之間動工建造。
“目前,校方尚等待威省市政廳給予圖測和發展準證等文件的批準,但相信不會有太大的難題,因此預計可在今年6月底順利獲批。”
較早前,該校於去年12月3日在新校地舉辦動土禮,並以號召500人齊動土之壯舉,獲得載入馬來西亞記錄大全。
光育華小已有89年曆史,該校的舊址位於威北縣的瓜拉姆拉,由於當地華裔人口外流,導致該校從起初最輝煌時期擁有逾百名學生規模的學校,減少至去年僅28名學生和7名教職員。
該校後來在2019年獲得教育部的搬遷準證和建築準證,也獲該部撥款,惟因新冠疫情爆發導致遷校和建校工程延後,如今則將展開遷校工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