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興亞人課題,在我國已不再是新鮮事。
過去數十年來,從緬甸非法入境我國的羅興亞難民,有不少都已經融入當地居民成為社區的一份子,甚至還有人已經是繁殖後代,落地生根。
不過,有一些在我國生活的羅興亞人,卻不能安守本分的過生活,以為在我國生活久了,就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還出言不遜的大罵本地人。
早前,就有1名社運分子在檳城數個羅興亞人生活的地區進行檢查,發現當地羅興亞人已形成本身的社區,不隻開店當老板,甚至還開設祈禱室。
他也當場指責羅興亞人違法開店做生意,並要求當局采取行動對付這些違規的難民。
不過,此舉卻遭到1名羅興亞人的反擊,並拍攝視頻要求該名社運分子不要”雞婆“,去幹涉羅興亞人的生活。
羅興亞人拍攝視頻大罵本地人,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在2020年時,就有2名相信是羅興亞籍的男子,拍攝視頻辱罵我國人民,甚至還使用粗俗字眼,激怒了許多人。
羅興亞人在我國“反客為主”的情況已日益嚴重,如今以難民身份在我國生活的羅興亞人,已經開始開店做生意,向本地人借用或購買資料來進行商業活動,甚至有些人還當起老板聘請本地人工作。
當局必須要正視這些情況,否則一旦讓羅興亞族群在我國壯大,不隻是本地人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帶出“我國很適合生活”的訊息,招來更多的羅興亞人非法入境我國。
不少人權組織都認為,在人道主義上必須要協助及接納羅興亞人,但站在政府的立場上,本地人的安全及權益,才是最重要的。
在協助別人之前,應該先關心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