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16日訊)下周一就是新學年的開學日,學生家長買氣旺,有些專賣店的學校用品,比較上一個學校假期,熱銷超過50%,甚至已差不多恢複到新冠疫情前的銷量。

盡管1月才過農曆新年,4月又碰到開齋節,但比起佳節換新衣,家長更願意花錢購買,屬於必需品的學校用品,如校服、校鞋及書包,讓孩子整整齊齊上學去。
《中國報》走訪大山腳兩間學校用品店,發現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做最後衝刺,生意相當好。


批發及零售學校用品的JQ Uniform業者郭彙霖受訪時說,下周一是真正的開學年,比起上一個學校假期,生意增加超過50%。
“此外,也達到接近疫情前的銷量,整個市場可說是相當熱。”

她也說,政府1月發放150令吉的開學援助金,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對該行業業者,多多少少也有幫助。
“在開始發放開學援助金時,確實有一些顧客到來購買學校用品。”
她說,該店有三大種族顧客,以巫裔占最多,華裔其次。
她也說,該店平時休周日,但在學校假期期間,則每日營業,讓顧客有更多時間選購。
“我們之前試過周日休息,但還是不斷接獲顧客來電詢問,因此決定應顧客需求,周日也營業。”
她補充,該店也與人民代議士及福利機構合作,在開課之前,由前者鑒定貧寒家庭後,再分派100令吉的禮券,讓受惠者到店內任選。
特定品牌小缺貨
榮成鞋店業者葛先生說,隨著中國市場重新開放,當地開學用品需求大幅增加,以及本地業者經曆管製令後不敢大量囤貨;因此,一些特定品牌的學校用品,在市場突然出現需求的情況下,就會小缺貨。

“但這並不影響整個市場,目前學校用品的供應,還是足夠的。”
他也說,學校用品是必需品,這一次的開學日,家長買氣相當理想,比起上一個學校假期,銷量增加不少。
“不過,由於早前受疫情影響的時候,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課日都不同,購買學校用品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很難比較比起之前,銷量增加了多少。”
“整體而言,銷量還未恢複到疫情前,但希望越來越好。”
他說,現在家長非常注重孩子學業,加上政府派發150令吉援助金,對孩子多的家庭有一定幫助;因此,多少刺激了購買力。
學校用品 漲5%至10% 有業者自行吸納
因中國之前受疫情影響,導致原料如布料漲價,至於本地也面對人力不足等問題,導致校服、校鞋及書包,漲價5%至10%。不過,有些業者保持原價,自行吸納上漲的成本。

郭彙霖說,中國之前因疫情影響,導致原料高漲,而本地則面對人力不足、最低薪金製影響,種種因素導致成本提高,學校用品價格也受影響調漲。
葛先生說,學校用品的零售價,在2022年底已調漲10%至15%,雖然如今依舊面對高成本,但他選擇自行吸納,以免增加消費者負擔。
不過,他不否認,過了這一次的新學年,可能會再次調整價格。
他說,原料上漲,加上本地之前出現高薪搶勞工,都是導致成本增加的原因。
↓↓相關新聞↓↓